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道,馮雁大感新鮮,這古代的城市可真是漂亮,整個介城為典型的正方形城池,東西南北各一個主城門,一條翠綠的河流沿城池四周蜿蜒流動。聽葛郎中說西大門是介城的主城門,以西大門為分界線,大門北側為北河沿,南側為南河沿,河沿邊柳色青青,倒映在護城河中更顯翠綠。城內主要街道分東西向為東大街與西大街,南北方向為北大街南大街。另外還有數條小街道在城中穿插。除了城內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城外的南北河沿也有很多南來北往的商人四處叫賣。
城中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
除了主街,在其他街道上,還有高大的磚築院牆,牆簷下磚築鬥拱,雕鏤木砌,更有大戶人家朱漆大門,神獸矗立,庭深院闊。整個城市有一種古樸淳厚的感覺,
街道上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食糧的,有駐足看雜耍的,更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響徹大街南北,尤其店小二的呦嗬拉客聲更顯詼諧。
“各位看官,城中百姓,本店近日開張優惠良多,快來本店光顧吧,您不吃飯你我皆餓,您來光顧,你我皆樂,優惠隻有三日錯過再無良機。。”
“本店善釀美酒,醇香濃鬱,保您是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啊。”
“嗯?”馮雁不禁揚眉,好段子啊。
欣賞著古代城鎮的美景,跟隨葛郎中來到一所住宅。
住宅門前隻見兩隻石獅矗立於兩側石基上,獅目圓睜,張嘴獠牙,頗具威嚴。石基邊兩根石柱頂著琉璃瓦的前拱屋簷,上麵石雕牌匾上刻著“顧府”二字。中間石階上去兩扇鑲嵌著銅環的朱紅大門向內開著。進了大門是一個過道涼亭,對麵是一麵六尺多高的風水牆。經過風水牆向右進到一個四方庭院,印入眼簾的是青磚青瓦清一色的古建築。當然在這個年代的人眼中,基本算是最時髦的建築了。小院的中央擺著一口大大的水缸,估計是用來接雨水的。看來不管什麼朝代缺水都是永恒的話題。這所房子分前院和後院,馮雁現在站的院子為前院,東西兩側和身後是三間三開門的房屋,中間一個葫蘆形石門連接著前院和後院。進入後院,院中正對麵的北房也是三開間的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應該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每個房子都是木雕的門窗,還有些花鳥圖案甚是精美。正房的兩邊還種有兩顆高大的槐樹。陰涼的槐樹下還有石桌石凳,盆栽環繞。
“別墅啊,這就是古代的別墅。”馮雁真有些羨慕古人了,好山好水好空氣,好樹好屋好庭院。
“懷仁兄,多日不見啊。”正房走出一位頭戴巾子、身穿寬衫的士人抱拳作揖道。
“哈哈,規之兄,別來無恙啊。”葛郎中也作揖回禮。
“這位小哥是?”
“這是幫我采藥的弟子,叫他小鐵即可。”葛郎中解釋道。
“哦,原來如此,葛兄醫術精湛,早就應該教授弟子了,可喜可賀啊。”
“嗬嗬,多謝顧兄。你三弟近日如何啊?”
“哎,自從南鄉戰場負傷回來,雖傷不及性命,可也不見好轉啊,所以請來葛兄醫治。還請煩勞兄長!”說完帶領葛郎中和馮雁進了東側廂房。
i幾人進屋後,隻見靠窗的木床上躺著一位大漢,雙目緊閉,臉色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