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烽火三月(1 / 1)

在另外三人的默許之下,四人之中為首的殷玄正最終做主決定,與小澤佐木簽訂了一個協議。

這個協議的具體條款並沒有寫在日記裏,但協議的內容很簡單,大致意思就是:小澤佐木需要約束日軍在東北的活動,保障東北三省居民的基本人權,而作為代價,九大家族將會每隔三個月,向小澤佐木提供若幹件足以令他滿意的古文物。

這就是小澤佐木內心深處的想法,也是九大家族最多能做到的事情。

協議雙方都是心懷鬼胎,小澤佐木自認為大日本帝國的軍隊能夠統治這片土地千秋萬代,日後還有可能揮師南下,徹底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因此這個協議,對於他而言,自然是有利無害,能夠慢慢地將九大家族的財產一點兒不剩地榨取掉。

而殷玄正等人心中所想的是,回去之後,必然要組織力量,敦促國民政府盡快行動,將日本人趕出去。

雙方都是自信滿滿,因此,這個協議的簽訂十分順利。

作為協議的附則,小澤佐木要求九大家族必須要有機要人物留在東北,作為這個協議的見證——其實,就是做人質。

四人經過商討之後,我的爺爺許文則作為人質留在小澤佐木身邊,同時也算是監督他在東三省的行動,確保協議的執行。

九大家族的行動效率十分之高,也有可能是家族裏的長輩十分擔心年輕一輩的安危。因此,殷玄正三人回到南京之後,第一批文物就被運送到了沈陽。

運輸隊伍一路上拿著小澤佐木親筆簽發的印信,自然是暢通無阻。

這第一批交易品之中,到底有什麼東西,爺爺並沒有在日記裏細說。但是看到他那幾天所寫的日記之中,都是大有哀慟不舍之意,便知道這批文物的價值,絕對不低。以他的眼界見識,能夠讓他心痛不已的,絕對是國寶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現在就這樣被送到了日本人的手裏,稍有良知之人,都會十分不忿。

與此同時,九大家族的人也在暗中活動,合縱連橫,操縱著自己手上掌握的諸多力量,力促南京國民政府對日宣戰。但是由於當時國內內亂頻發,局勢十分不穩定,各地叛亂割據聲勢浩大,舉國洶洶。而且國家隻是名義上統一,事實上,政府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輻射全國,因此,對日宣戰之事一直遙遙無期,九大家族的人,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東北,卻是有心無力。

而由於日本人的嚴防死守,對於我爺爺的營救行動,最後也一一以失敗告終。

我爺爺從後來殷玄正等人寫給他的書信之中得知,九大家族裏也有人提議過,犧牲掉我爺爺,不再向日本人提供文物。但這個提議卻是被幾乎所有人否決了,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些文物,交換的並不是我爺爺的命,而是東北數千萬黎民百姓的生命。

因此,即便各方勢力暗流湧動,但交易,還是在如期正常進行著。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小澤佐木倒也算是正人君子,至少信守承諾,說一不二。

在他的約束之下,日軍在東北的行動也要規矩了許多,至少屠殺之事,很少再出現。這其中,一方麵是因為小澤佐木與九大家族的約定,另外一方麵,則是日本真的把東北三省當做自家的國土在經營。因此,在這段時間裏,東北大地上的百姓們,雖然過得格外辛苦,但倒也是沒有性命之虞。

時間就這麼一點一點地過去,國內的形勢愈發的緊張,但我爺爺在東北的生活,倒還算是平穩。

之後,這樣的交易又進行了七次,而時間,也過去了兩年之久。

我爺爺跟隨著小澤佐木的兩年生活,過得恬淡而閑適。

以前總是一腔熱血憂國憂民的他,難得能如此平靜地度過這麼漫長的一段時間。身陷敵營,雖然小澤佐木以禮相待,但很多事情還是沒法做,每天之中的大部分時間,不過就是在喝茶,讀書,看報紙。

重複的生活總是讓人很難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兩年的光陰對於我爺爺而言隻是一晃而過。但是在外麵,那個紛繁複雜,爾虞我詐的世界裏,兩年的時間,足夠發生很多事情,也足夠改變很多人。

第九次交易的時間眼看就要到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爺爺都會翹首以盼。因為跟隨文物而來的,會是家族中的家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但是這次他盼來的,卻不是運送文物的車隊,而是千辛萬苦從南方逃出來的許家旁係姻親,許曼舒。

從血緣關係上來講,許曼舒算是我爺爺的表哥,兩人年齡相差不大,自幼一起長大,一起學習生活,關係甚好。若是九大家族安排許曼舒運送文物過來,順便看望一下我爺爺,倒也是說得過去——但許曼舒來沈陽,卻是隻身一人,別無長物。

許曼舒一身的風塵仆仆,隻拎著一個小皮箱,皮箱裏除了裝著幾件換洗的衣服,就隻有一份報紙,和一封書信。

報紙是一個月前的報紙,而書信則是我太爺爺的親筆信——同時,也是他的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