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任家莊的傳說(1 / 2)

“老支書,你們這個任家莊,算得上是曆史悠久啦。”一進任家莊,周紹鬆就和老支書拉起了家常。

“那還要說。”老支書很自豪的回應了一句,然後才講解說:“按照任家的族譜所記,最早在此定居的任家祖先,大約是在隋唐年間。老祖宗為了躲避戰亂,就帶著全部族人到處逃難,想要找到一塊洞天福地,能讓大家定居下來。”

“戰亂年代,想要找一塊能夠安身立命的地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周紹鬆咐合了一句。

“誰說不是哩,一路奔波的艱辛,加上到處都是亂兵,幾千人的大家族銳減了不少人口,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想象中的桃花源。就在大家要絕望的時候,他們發現了大溱湖。”老支書興奮地介紹說。

他用手一指眼前的湖麵,自豪地說:“你瞧,湖麵廣闊,水產豐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看到這樣的地方以後,老祖宗哭跪在地上,說這就是上天恩賜給任家人的寶地。從那以後,任家這一族就在大溱湖畔安下了家。”

“不錯,不錯,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能住在這麼一處洞天福地,也算得上是前世今生的福緣。”周紹鬆點頭稱是說。

“誰說不是呢?隨著幾百年的發展繁衍,我們任家這一族早就開花散葉,發展衍生到了四麵八方。不管怎麼發展變化,任家莊都是任氏一族的發源地。在外麵做官、經商有了成就的人,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任家莊來認祖歸宗。”說到這兒,老支書十分的自豪。

站在一旁的任四海也不甘寂寞,插嘴說:“想要認祖歸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找到族中老人,說出自己家庭的變遷,與任家莊這一脈的血緣聯係。得到確認後,方可在族譜相應的位置上添上一筆。否則,是不會被承認為任家莊這一脈的後代。”

周紹鬆看到任四海插了嘴,笑道:“任叔,想必你也是族中老人之一吧?”

“那是當然。”任四海胸脯一挺,很自豪的說道。看到全校長那副不屑的麵孔時,他又‘嘿嘿’地笑道:“慚愧,慚愧,我是占了老首長的光。”

站在一邊的向子良問道:“能讓流落在外的人,取得成功之後爭著要回來認祖歸宗,恐怕也不僅僅是因為任家莊的正宗地位吧?”

“這位向大叔,你是個明眼人。才聽了這麼幾句話,就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老支書豎起了大拇指。任家莊之所以會這麼牛,會讓這麼多任氏族人趨之若鶩,原因當然不僅僅是處於正宗老大地位這一點。

‘狀元莊’, 是任家莊在當地的另外一個美稱,也是讓人為之向往的一個真正原因。任氏族人在這兒定居的這幾百年間,任家莊先後出了兩個狀元,三個榜眼,五個探花。進士也出了幾十人。至於那些舉人、秀才的事,根本就說不上口。你說這樣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能不讓人爭著攀上一層關係嗎?

當地有個傳說,說任家有個老祖宗,擅長於觀看風水。為什麼會輾轉幾百裏,才會定居於此?就是因為在這之前的許多地方,雖然也有不錯的村落。但那位老祖宗認為,不足以讓任氏一族發揚光大。隻有到了大溱湖畔,那位老祖宗才說這裏就是風水寶地,並且指著村莊背後的孤島,說那裏就是文脈所在。如果能在此處定居,子孫後代將會是文星閃爍,出將入相如探囊取物耳。

說來也是奇怪。孤島獨懸村莊背後,三麵環水,陡峻難攀,隻有靠著村莊的這一麵,有著一條闊不達兩米的小道相連。島上樹木林立,鬱鬱蔥蔥,許多稀罕的鳥兒都在這孤島上定居,實在是一塊讓人心曠神怡的寶地。

當時,那個老祖宗將小島定為祖瑩所在地。並且將風水最好的一塊地方劃了出來,確定為族中的聖地。非是為國家、為家族立有大功者,一律不得入葬此處。在平時,任家的祖瑩,特別是那一塊聖地,外人根本不得接近。即使是莊子上的人,也隻有逢到祭祀的時節,才能在莊中族老的組織下,集體參加祭拜。

按照常規來說,不是很有身份的人,連孤島也不能登上,就更不要說那塊大家心目中的聖地了。可今天有點奇怪,不但有外人登了島,而且在聖地中心那座最大的、卻沒有墓碑的墓地前進行了祭拜活動。

參加活動的人,不但有任四海、全校長,還有那個老特務向子良。這樣的舉動,放在平日,肯定是要招來莊上老百姓的阻撓。以往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來頭,莊子上的人都不會買這個賬。在外界說起來,那就是任家莊的人特別牛氣。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