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犧牲品(二)(2 / 2)

這一次,任笑天到九華山尋找那位當初擔任特工聯絡人的白世清,陣容可是不弱。向子良來了,那個追著教訓趙長思的老人,當然是非他莫屬。

一起前來的老人之中,有遲尚義,還有當年同為特工的蘇雲山。小一輩子中,除了任笑天之外,有羅大鵬和趙長思,還有蘇雲山的孫子蘇小明。

全慕文沒有來,灞橋那麼一大攤的事情,總是要有人擔綱負責才行。他和任笑天二人,不能一下子都跑得過精光,必須留下一人在那兒負責。不用說,這個人選必定就是全慕文。

三天前,任笑天這一行人就到了九華山。為了確定尋找白世清的正確位置,在這之前,他們之間發生了好大一番爭論。聽遲尚義的介紹,當年的白世清在仗義執言沒有效果後,當場來了一個拂袖而去,成了九華山中的一名修道之人。對這一點,提出質疑的聲音很是不少。

道教名山,指被道教作為聖地(洞天福地)的山峰或山脈,武當山、龍虎山、齊雲山和青城山被稱為華夏的四大道教名山。修教之人,通常也是以這四大名山為落腳之處。

遲尚義帶來的消息,那位白世清不但沒有去這四大名山,反而是去了九華山。這中間的區別,外行人不一定會明白,內行人一聽,卻知道是風馬牛不相及,大相庭徑。

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分為東九華和西九華,東九華山在安徽池州,一般介紹地藏王菩薩道場時均以安徽九華山介紹,所以東九華山廣為人知,而西九華山卻默默無聞。

西九華山位於河南東南隅的省直管縣固始縣境內,屬大別山脈中段,妙高禪寺座落在西九華山半山腰,占地麵積80餘畝,四周翠竹環繞,雲霧成煙。

妙高寺始建於隋,曆史上曾稱之為大佛寺、華岩寺、地藏寺,為地藏王菩薩卓錫安徽華山之前,在中原地區的第一道場。自明代釋祖春卓錫本寺後,妙高寺始成為臨濟宗大悟山派之祖庭。自成立以來,有文稽考者,已興傳了56代。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釋竺啟和尚重修妙高寺,使妙高寺成為鄂豫皖交界最負盛名的佛教聖地。

修道的人去了佛教聖地,這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引起爭議的原因,也就在於這兒。到了最後,還是任笑天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白世清縱然是因為怒氣而成為修道之人,也不會公然投奔四大名山。真要那樣做的話,恐怕就要成了政治事件。不但沒有哪一家聖地敢於收留,就連他自己也討不了好處去。

因為這樣的緣故,白世清有可能是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九華山這樣的佛教聖地作為自己落腳的場所。由於沒有加入佛教,白世清到底是在修道,還是獨自隱居,也就不會有太多的人加以注意,更不會加以過問。

至於到底是哪個九華山,任笑天也是一語拿定主意,確定就是西九華山。他這樣說的理由,就是西九華山沉寂已久,香火稀少,適合白世清這樣的老人隱居修行。

還有一條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這兒有好多處原始森林。隻要是想隱藏自身的信息,隨意找上一條小山溝,就能讓世人忘記自己。聽了這樣的推論,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不得不加以認可。遲尚義豎著大拇指說:“行,小天真行,不愧為任家的後代。”

到了九華山之後,一行人沒有去那些名寺古刹,而是進入原始森林,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山溝裏尋找白世清。考慮到老人的健康原因,任笑天讓他們留在山腳下的賓館休息,自己則帶著一幫小兄弟到山溝中尋覓。

蘇雲山倒是給留了下來,向子良和遲尚義不依,說是要陪著一起去尋找。就這樣,一行人帶著帳蓬進了原始森林。也幸虧是這樣,才多了一個能壓得住趙長思的巨人。要不然的話,就憑著這整日的聒噪,也得讓任笑天給煩死。

他們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隻是在原始森林之中漫無目標的尋找。哪兒偏僻,就往哪兒跑。這幾天,他們也走了好幾條山溝,碰上了好幾撥修行的人,就是沒有碰上他們想找的白世清。

入山之後,他們總是在深山老林之中跋涉,深一腳,淺一腳的跑路。已經是入夏六月的天氣,在這密不透風的樹林裏,不要說跑路,就是站在這兒不動,也是大汗淋漓,汗流浹背,滋味當然不會很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