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飲下杯中的接風酒後,帝乙微微側頭,望著成熟許多的子啟,欣慰似得頷首道﹕“這一路,啟兒你辛苦了,也成長了許多……”
“不辛苦,隻要為了我大商,為了父王,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值得孩兒去做的。”子啟幾乎不假思索的立馬回道。
帝乙對這種拍馬屁的行為不置可否的淡笑一下,他一邊輕撫須,一邊對子啟問道﹕“孤問你,此次賑災,你可有什麼斬獲?”
“斬獲?”子啟一怔,若他沒記錯的話,有關此次賑災所發生的一切事情,自己都已親筆修書一封,毫無保留的與那批被活捉的亂黨謀逆分子,先一步送抵朝歌了啊。
少許,子啟略微一琢磨,便恍然大悟。
帝乙口中的斬獲,應該不是什麼功績、功勞,而是另指其他。
“回父王的話,兒臣在西南的這小半年來,時常在鄉野中微服走動,不僅發現地方官吏橫行霸道,更有一些膽大包天之徒,把好好的良民變成了奴隸,如有一個小地主,看上了村裏一戶人家的姑娘,可那姑娘卻抵死不從,說來那姑娘的老父親也很硬氣,也愣是不同意把自家閨女往火坑裏推,結果此舉便惹惱了那個小地主,疏通關係,塞金塞銀,竟把那一家老小從戶籍上的民籍改成了奴隸籍!”說到這,子啟一臉的氣憤。
“地方上的監察機製確實是不盡人意,然而,我大商國情就是如此,孤也是沒有辦法。”帝乙無奈的歎了口氣。
王權不出朝歌城!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實在是當今王室直接管轄領土,除了一個朝歌城外,就剩下幾座邊關和一些城鎮了,全國一大半的土地,幾乎都是貴族的封地!
雖說名義上,連西周在內,都屬於大商的領土,也得聽調聽宣,但在這之中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商的拳頭要足夠硬!
如果拳頭軟了,勢必會引起群狼環伺,能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談何要求其餘諸侯向自己一個沒落國度俯首稱臣?
“還有呢?”帝乙擱下這個苦惱不想,繼續向子啟問道。
“天下雖是盛世,但百姓卻仍貧苦!故兒臣鬥膽建議,請父王為百姓減稅,並免除一些徭役。”子啟起身,來到中央跪拜。
幾乎是同時,帝辛和帝乙皆都笑著搖了搖頭。
子啟雖心有大誌,但畢竟局限於自己的身份和年齡,眼界和閱曆遠不及帝辛和帝乙。
百姓窮苦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是統治者的一味剝削嗎?
要知道,自從帝乙登基以來,一直以‘仁’治國,以一種寬容博愛的胸襟,對待著自己的臣子,對待著那群桀驁不馴的諸侯,方能令大商中興。
自帝乙四年起,他就不止一次減稅,更是在帝乙八年,免除了十分之三的徭役種類,可以說,如今百姓的生活水平,理應比前幾代帝王統治時期要富裕一些。
然而,百姓依舊貧苦,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結果?
——無外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