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九,武乙二十八年生人,畢業於大商右學,後入贅士族段家,改了姓氏。
三十二歲那年,段九辭官,創辦了知原行商,擔任總舵主,時至今日,知原行商分舵遍布九州,甚至連關外都有涉及,資產高達近千萬貝幣。
要知道,大商朝全年的稅收,才不過上億貝幣,而這個知原行商每年的流水收入,就已經接近大商稅收的十分之一。
或許是擔心被朝廷猜忌,也或許是別有目的,早在十年前,段九每年都會拿出上百萬貝幣,以捐獻等形式,心甘情願的充入朝廷國庫內,並花費至少三十萬貝幣,福澤鄉裏,被十裏八鄉的百姓稱作是大善人,以此得到了朝廷男爵的封賜。
落木縣,不僅是段九的故鄉,還是知原行商的總部,而段九的封地,便是這落木縣。
按照大商朝的封爵製度,除了侯爵的領地會被賜封在關外地區外,餘者的封地,基本上都會在關內地區。
一來,方便掌控,自侯爵以下的方國,勢力都不強,私軍都受到嚴格的限製和監視,隨時隨地都可以剪羊毛,補充自身的虧損,二來,也可以盡可能的削弱諸侯坐大的機率。
所以,哪怕強如孔宣,也隻封了個伯爵,憑孔宣個人的實力,放在關外諸侯領地上,足以一人撐起一座中等諸侯國,當個侯爺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還有一個例外,比如武成候黃飛虎、風雲侯尚敬忠、齊候吳峰等人。
他們的封地就在王畿地區,呈拱形,形成一道天然的防護線。
王室把這幾個諸侯的領地,冊封在王畿地區,足以說明對他們的信任和重視,視作是肱骨之臣,絕對的心腹。
雖礙於朝歌的安全,這些王畿侯的領地和權力,不如關外的諸侯,但卻是人王近臣,與殷商休戚與共,富貴無邊,不必擔心某一年某一月,會被其餘諸侯率兵吞並,且家族子弟,也會得到朝廷最優厚的照顧。
比如武成候黃飛虎,家族七世忠良,為了大商朝瀝膽披肝、嘔心瀝血,僅近三十年的時間,就有超過八十名黃家子弟,為了大商戰死在沙場,其父黃滾,年近七旬,卻仍舊鎮守界牌關,充任總兵一職,領大元帥銜,雖是虛銜,無任何實權,但足以見得,王室對黃氏一族的器重和賞識。
隻可惜,這對父子最終還是做了亂臣賊子,負了王室對黃氏一族的厚愛。
﹍﹍不提此話,再說這段九,本是一個贅婿,也就腹中頗有些才華,但煌煌大商,有才華者如過江之鯽,為何就他偏偏腰纏千萬巨資?成為了九州之內,遠近聞名的商幫?
無外乎權貴在背後的扶持。
前麵說到,段九三十二歲那年辭了官,創辦了知原行商,也就是在那一年,有一位權貴找上了他,而此人便是平原伯方醒了。
帝辛出關曆練時,途徑有師部落,親眼見到知原行商是如何勾結南蠻,把戰略物資,轉手販賣給南蠻族,賺取巨額財富的。
一晃眼,數年時間都過去了,帝辛一直差繡衣門暗中搜集證據,打算一擊致方醒於死地。
如今,繡衣門已經掌握了大部分證據,包括確鑿的人證與物證,然而,這些依舊不夠,畢竟此次要對付的對象,乃是一位根深蒂固的伯爺。
方家雖不是侯爵世家,但早在大商建國之初,因為站隊的早,得到了太祖的厚賜。
五百餘年的時間裏,方家雖無大功,但也無大錯,一直穩紮穩打,兢兢業業,時至今日,方家不僅與軍方打成一片,族內子弟也大多拜入士林大家門下,並通過聯姻的方式,勢力分布已經極廣,如老樹的根,盤根錯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