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鄧九公(2 / 2)

帝辛回到禦案旁的桌子處,命黃忠賢研墨,親自給鄧九公寫了一封信。

兩天一夜後,帝辛的親筆信,以飛劍傳書方式,送到了三山關總兵府內。

一名年貌五旬的老者,倚在寬大的座椅椅背上,讀著手裏的信。

老者便是三山關總兵鄧九公。

下方兩列,便是三山關的文臣武將。

“人王征伐,原為誅逆救民。大將專閫外之寄,正代天行拯溺之權。今南蠻不道,不服王化,納亡招叛,大肆猖獗。孤累勤問罪之師。彼反抗軍而樹敵;致王師累辱,大損國威,深為不法,孤心惡之。特敕爾用心料理,相機進剿;務擒首惡,解闕獻俘,以正國典。爾其欽哉,毋負孤托重至意。故茲爾詔。”

這封信,是帝辛代帝乙口吻來寫的。

他手握監國之權,等若是人王,自然有資格代替帝乙寫下這篇詔書。

“世子殿下來信說,西南大捷,問我們何時把捷報傳去朝歌?”鄧九公聲音平靜,把詔書的大致意思傳達給諸將。

“臣惶恐,有負聖恩。”眾將向朝歌方向跪拜。

“父帥,西南大捷,羌氐兩族敗亡大山深處,相比南蠻人此刻也收到了消息,估計用不了幾天,他們便會聞風而逃了。”一名樣貌清秀,估摸二十左右的青年,對鄧九公抱拳道。

他叫鄧秀,鄧九公的長子。

“西南大捷,風雲侯主動追擊,令羌氐兩族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世子殿下這封問責信,說是敲打,實則是大為不滿,不滿我們把戰事拖延到現在,任由南蠻在關外耀武揚威。縱使南蠻退去了,我們也隻是功過相抵罷了。”鄧九公說道。

眾將沉默,青龍關的總體力量,要遠遜色三山關,畢竟三山關要麵對的是南蠻族,而羌氐兩族縱然聯合在一起,底蘊也遠遜色南蠻,入不了“四夷”行列,即使是在西南地區,也隻能在深山裏稱王稱霸,被朝廷大軍圍堵在大山深處,無法擴充其疆土範圍。

在西南亂局剛開始之前,羌氐兩族更是以偷襲的方式,祭出天火琉璃燈,令青龍關損兵折將,戰事初期,幾乎是壓著青龍關打,可即使是這樣,青龍關不僅打贏了,更是衝入了西南腹地,圍殺羌氐兩族上萬精銳,凱旋而歸。

而反觀三山關,除了初期淪陷幾座外圍關隘、軍鎮外,總體實力並沒有損耗太多,右邊亦有遊魂關牽製了南蠻一部分兵力,三山關的總體局勢,其實要比青龍關好上許多。

結果青龍關已經平息了叛亂,而三山關卻依舊與南蠻族處於膠著狀態,再加上對鄧九公本就沒有什麼好印象,帝辛自然是大為不滿。

“總兵大人,末將願領大軍出關迎敵!”這時,一名身披甲胄的將軍出列,抱拳低喝道。

趙升,原三山關校尉,自鄧九公升任三山關總兵後,為了培養屬於自己的心腹,鄧九公便翻遍三山關將領們的履曆,見趙升天賦不錯,作戰亦是勇猛,便提拔趙升做了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