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臣願領精兵十萬,飛渡金牛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劍門關!”惡來抱拳道。
“十萬兵馬,怎能拿下金牛道如此險峻的地方?”雷開搖頭,對王位上的帝辛作揖道,“大王,臣覺得,我軍可以從其他蜀道而入西南,避開劍門關。對劍門關形成圍困之勢,不到開春,劍門關必破。”
“其他蜀道比起金牛道,崎嶇難走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金牛道,像褒斜道、子午道等,隻有棧道可以通行。那棧道修築在懸崖峭壁上,道路狹窄,僅容一人通過,下方乃是萬丈懸崖,先天修士掉下去,也有死無生。而且那棧道是用木頭修建,一次性無法承載太多的兵馬,走棧道,要何年何月才能通過?況且,若是被敵軍發覺我們的意圖,縱火焚燒棧道的話,豈不就是徒勞無功了?”尤渾反對。
“的確,那棧道就是用幾根粗繩,外加木頭鋪成,甚至有些地方,隻是在高崖岩壁上鑿出來的一條石道,我未成先天時,曾走過幾次,每一次都要擔驚受怕,且那些地方,終年迷霧籠罩,縱然先天修士禦劍而行,也很容易會迷路。”高繼能點了點頭。
他之前一直在西南苦修,有相當長的年頭,也算是半個本地人。
群臣議論紛紛,各執一詞。
有人說,雷大夫計謀雖大膽,但卻有著出其不意之效。
也有人說,還是尤大夫的建議,更加老成穩重些。
帝辛端坐在王位上,沉吟少許,說道,“命惡來為左路軍統帥,領兵十二萬,佯攻劍門關。點晁田、高繼能為先鋒;命孔宣為右路軍統帥,領精兵三萬,點土行孫、徐蓋為先鋒,自褒斜道入西南,對劍門關形成合圍之勢。寡人則親率一萬禁軍,自景穀道入西南。”
“大王聖體為重,切不可冒險。”雷開勸道。
“孤意已決,爾等下去準備吧,明日拂曉,三路大軍正式開拔。”帝辛輕喝。
眾臣見狀,隻能無奈的拱手應諾。
……
……
翌日,拂曉。
三路大軍自青龍關南城開拔,分三個方向,猶如長蛇般疾行而去。
金牛道,是通往劍閣的必經之路。
在此地,古羌國設下了許多哨樓。
當惡來領大軍趕到時,已經到了深夜。
他點高繼能為先鋒官,在淩晨三刻,忽然撲殺而出,逐一拔出金牛道上的哨樓。
毒蜈蜂放出,鋪天蓋地般的朝著前方哨樓的羌兵籠罩而去。
因為天黑,羌兵斥候起初並沒有發現,當大量毒蜈蜂飛至離他們不足十步時,連慘叫都未來得及發出,就被毒蜈蜂咬住了喉嚨,聲帶直接撕咬下來,不出三息,身體就幹癟下來,變成了一具人皮骨頭。
就這樣,趁著夜色,一座座哨樓在悄無聲息情況下,被一一拔除。
等到劍門關守軍發現異常時,都來不及拉響警報,就見惡來麾下十二萬大軍,已經如潮水一般,朝劍門關湧來……
與此同時,遠隔幾千裏外的褒斜道。
孔宣望著腳下的萬丈懸崖,以及前方被風輕輕一刮,就直晃動的木製棧道,許久未語。
他記得王兄說過,蜀道山路崎嶇,飛鳥不過,一直以為是誇大之詞,但今日一見,卻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十人為一組,每組間隔一百步,緩步而行!”孔宣下令。
“土行孫,你先行一步,去刺探敵軍的動向,一旦發現情況,速速來報。”
“得令!”土行孫抱拳,沒敢飛天而行,因為他覺察到了穀內的白霧古怪。
仿佛有什麼凶獸隱藏在白霧裏,伺機而動似的。
土行孫尋了一處山穀,遁入其中,沿著棧道上方的懸崖而行。
……
景穀道。
上萬禁軍放緩腳步,蟄伏在一處密林裏。
帝辛傍著一顆古樹,臉色平靜的望著前方燈火通明的一座關隘。
他記得,那座關隘名叫陰平關,是古羌人在景穀道上,修建的一座軍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