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少抽一根煙,多點一下訂閱!求全訂!】
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心裏為電影拍著巴掌:“整部電影真正了不起,是這個編製過程。”
它不隻提供一個靈感,讓大家明白“哇哈哈哈哈,你們是不是被夢境搞迷糊了呀,是不是也覺得我這個電影很深刻呀”,而是提供了一個圓潤完美的電影。怎麼剪輯的,特效怎麼描繪,節奏怎麼把握,音效的要求,各種細節的分寸。想想看,單是解析這個電影本身就已經很費事了,這電影具體的分鏡頭怎麼編出來的,怎麼安排演員來搗鼓出來,想一想就歎為觀止:
將人類最永恒的糾結念想——夢境,現實的層次,潛意識——抖開。
隨後製造一個玄妙的構思。將這個玄妙的構思展開,建築完整的邏輯世界。將這個世界的規則建立好,將各層間的聯係方式做好。
——如果隻是到此為止,許多天才文藝片編劇/奇幻小說家,都有能力做到。
但是:按照這個世界規則,將柯布這個人的劇情完美鑲嵌其中(他與妻子的心結,他和這個世界體係本身的一些關鍵矛盾)編製合適的劇情(製造出大亨以及他所要完成的任務,製造費什以及他的父親)根據各層間的聯係製造關鍵的經典劇情(第一層夢汽車落水,第二層夢酒店失重,第三層夢雪地奮戰,意識邊緣之類)用大量眩目嫻熟的技巧拍完,讓高舉蟹鉗的剪刀手愛德華們猜不出哪段該剪哪段不該剪。
讓人眼花繚亂之餘,居然還遵循著經典好萊塢格式讓人看得順眼:開頭製造各種懸念加上一次任務(未遂)展示世界觀,四處尋找同伴加入各種花絮順便完全介紹世界觀,進入任務即劇情主線+糾結懸念倒計時+末了各種伏筆集體展示功能。
《盜夢空間》的最後一個妙處,如開頭所述:它把一連串你曾經想過、讀過、害怕過的念頭召喚了起來,潛移默化的把這個念頭植入了你的思維,讓你再次開始懷疑(你以前肯定懷疑過)夢境和現實。”
“絕妙!”他要給這個年輕導演,豎起兩個大拇指。甚至有點後悔自己端架子,沒有去《盜夢空間》的首映禮現場。
可如果以為電影就此就打住了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柯布已經到家了,卻似忽然想起了什麼,掏出了陀螺,在桌子上旋轉了起來。
正在這時,兩個孩子轉身了,柯布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孩子,兩個混血兒寶貝的正臉,稚嫩的喊著“爸爸”。柯布迫不及待迎了上去,卻沒有看到陀螺一直旋轉不停。
整部電影的畫麵,到此時突然黑暗下來,電影完結。
“噢~~”電影院裏陡然爆發出一聲長長的懊惱之聲,最後那個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實在太折磨人了!”
觀眾們抱怨不已,可隨即,字幕展現出來。
“盜夢空間!”
“導演:編劇:主演:胡一飛!”
“啪啪啪啪”首映禮現場驟然響起最激烈的掌聲。每一次出現主創人員字幕,都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有一點點傷感,一點點懊惱。
影片直到最後一刻,依然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最大的懸念。
“陀螺最後到底是停下了,還是繼續在轉呢?”
首映禮現場觀眾們在鼓掌,影評人也在鼓掌,記者們更在鼓掌,連第一次觀看電影的主創人員同樣在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