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問君三語(1 / 2)

“天下的學問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為自己謀富貴的,一種是用來為蒼生謀太平的。我和你,學的都是第二種。不參加科舉沒什麼關係,反正參加了也不會中。科場豈是為我輩所設?為蒼生謀太平,也不是非要做官才能實現。科場之外,才是我輩用武之地,把自己困在酒樓裏做掌櫃沒意思。太子也不希望,我們大周的一個人才就這麼浪費於庖廚之中。我敬佩令尊柳鐵骨的為人,柳公子既是柳鐵骨之子,必是我大周棟梁之才,他日何愁沒有一番大際遇,區區一酒樓東家,又算什麼。當然,你能把菜炒的那麼好吃,足以當的上皰丁狀元,接下來就看你能不能當上科舉狀元了。”

這種離經叛道的話,如果出自柳長安之口,多半就會引來士林群起而攻。可是東方白一來是太子幕僚,二來自己又有醉鬼之名,這些話隻要往醉話上一推,就可洗刷個幹淨。所以饒是他大放厥詞,卻也沒人真個理他。

柳長安自不會去和他的調,隻再三強調自己的文才有限,不中舉人也是天經地義事。哪知東方白道:“為防遺珠之憾,半個月後,萬年縣要舉行一場錄遺試。凡戶籍、住址在京城者,不拘操何生計,隻要有秀才功名即可去考舉人。我相信,以柳公子的才情,中舉也隻是指顧間事。等到來次科場,中進士也不為難。我會在科場外等著柳公子,你若是不來,我就喝光你天然居的酒,讓你的生意做不下去!”

他說完這話,轉頭又去找其他人拚酒,柳長安坐下身子,心內去不能平靜。自己並不糊塗,東方白說的話,當然能聽出其中含義。想來是東宮發揮了自己的能量,專門安排了一場錄遺考試。其等待的,與其說是什麼賢才,不如就是自己一人。

為一個人準備一次考試,這手麵確實驚人,也隻有一國儲君,才敢如此操持。但是自己與太子府並無往來,對方不來報複自己就算萬幸,為什麼還要來幫自己?東方白邀請自己去太子府,又為了什麼。

他坐在那裏,仔細想著對方的舉動,試圖找出一個理由。在其他賓客看來,柳長安卻是高深莫測,讓人揣度不透。原本隻是個聲名狼藉的文賊,後來居然搭上安樂公主線,成了京城裏炙手可熱的商人。現在,太子門下第一謀主東方白又拉著他說了好一陣的話,又來給他敬酒,這是要鹹魚翻身?

同席之人聽到柳長安有機會去考錄遺,都不住地恭維,說著祝福的話。實際上這種話倒也不算虛偽,太子殿下擺開這麼大陣仗,主考官長了幾顆頭,敢不讓他中舉?可以說舉人身份乃至進士身份,都已經穩如泰山,隻要他到時候去走個過場,就可以拿到。

但是也有些人想到,柳長安一向是走安樂千歲的門路,如果現在去考科舉,豈不等於是轉向太子,那公主是否會高興,就很難說。兩兄妹關係其實向來還算親厚,可是一向為公主所用之人,就這麼倒向太子一邊,想來公主也不會高興。柳長安到底是該繼續輔佐公主,還是該另尋高枝,幾人自問,卻也說不出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