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第一次見青青姐姐這個溫柔的樣子,被拍了腦袋的芽兒顯得很興奮。“那姐姐你找到十三月了會帶芽兒去嗎?”小孩子並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雖然她隻比梁青青小上兩歲。但是她既然聽梁青青說十三月是個非常美好的地方,那麼就認定了十三月是個無比美好的地方。既然是美好的地方,那一定要去看一看的。
“哦,我不會帶你去的,因為你現在已經很幸福了。十三月,隻屬於不幸的人。你想一想啊,如果你已經很幸福了,為什麼還要去尋找更幸福的地方呢。人啊,要學會知足!”也不管芽兒能不能聽懂,梁青青就把她的大道理胡亂訴說了一通,她已經有些乏了,快點把這個小破孩兒打發走才是正道。
“可是我不幸福啊。幹媽已經有了小弟弟了,她再也不愛我了。我想要回到養雞場的媽媽那裏去,可是幹爹不讓我回去。”小孩子也會有小孩子的煩惱,哪怕天真如芽兒,也會有自己說不出的苦衷。也許隻有在麵對自己這位小姐姐的時候,她才能夠說上一說。
聽到芽兒的抱怨,梁青青的心裏一滯。果然跟她聽到的談話一樣,芽兒是有親生母親的。可是梁振國竟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不讓芽兒去見她的親生母親。這樣說來,這個變態男人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沒有多好嘛!
“芽兒你是不是很討厭小弟弟?
“對啊對啊,芽兒很不喜歡小弟弟,自從有了小弟弟,幹媽都不喜歡我了。對哦,姐姐你怎麼知道我叫芽兒呢。幹媽說在這個家裏我是不能讓別人喊自己這個名字的,所以姐姐你以後千萬不要叫了,小心幹媽會生氣哦。”明明才六七歲的年紀,卻已經學會了謹慎做人,想一想還真是挺悲哀的。
“那姐姐幫你教訓小弟弟一下好不好?”一直以來,梁青青的笑都是極具魅惑性的。每當她帶著那種笑容問別人好不好的時候,被問的人總會異口同聲的說好。所以,六歲小女孩兒芽兒的回答也是一樣。
“那你等著哦,明天你放學回來的時候,就會看到小弟弟一直哭了。”梁青青衝著小妹妹詭異的一笑,就像複仇的女魔頭一樣。恩,其實她是不討厭小弟弟的,她隻是……看不慣。
梁青青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其實她很迷戀針刺到肉裏的感覺。所以她一遍又一遍的在小弟弟身上試驗那種感覺,直到她的手臂累了為止。雖然當天她也遭遇了一場毒打,甚至為此丟了性命。但是梁青青也認了,畢竟那隻是一個小小的下馬威而已。
其實開始的時候梁青青也很不明白,為什麼養父養母也要給那個小芽兒改名字叫梁青青。明明那小姑娘是有名字的,為什麼要改成和她一樣的名字呢?後來在民政局找過來說他們領養的小孩兒到了上學年紀的時候,梁青青終於明白了。原來,她根本就是一個替代品。甚至可以說,兩個梁青青,他們是互為替代品的。
一個梁青青替代她上學,然後她替代另一個梁青青在家裏麵挨打。那樣就方便養父養母在門外麵裝好人,在門裏麵裝壞人,兩頭都能占到便宜。
梁青青知道,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所以哪怕她的養父養母選擇了這樣荒誕的生活,上帝也不會去怪他們。隻是梁青青非常想問問上帝,如果說每一個人選擇生活都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的話,那麼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就可以隨時隨地的互相殘殺了。如果不能,那為什麼還要讓像她養父養母這樣的人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罷了吧,梁青青知道。哪怕自己去問上帝,也問不出什麼的。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幸福的人,上帝每天去照顧他們都還照顧不過來,怎麼會聽取她這個命運悲慘之人的建議呢?所以,在小鎮無聊的生活中,除了找到第十三月之外,梁青青又有了另外一個目標,那便是做她自己生活中的上帝。
而她自己的上帝格言又是什麼呢,即:讓惡心的人通通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