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酉家村,村口,幾個七八歲的頑童正聚在一起玩遊戲。
“剪子——包袱——錘!”
一個大名叫“姚紅蕾”的拖辮子女孩大喊:“是陽陽,他出得錘,陽陽輸了!”
“快跑!咱們藏,陽陽抓!”長生嚷起來。
領頭的孩子——路路,拉了拉長生,一把推開陽陽說:“長生,咱不帶陽陽玩,他家沒獻鐵。”又把兩手比在身前,路路驕傲地說:“我家可交了!交了一口這——麼大的豬耳朵鍋。”
“俺家也交了,俺家也交了,交的鐵鍁頭”。紅蕾把頭鑽進這個小圈子,揮舞著兩隻小胳膊,熱烈地附和道。
王棟家的二兒子——小剛,也抹著鼻涕趕緊說:“我家交了一個破鏊子,帶我玩吧!”。
“你們都來吧!除了陽陽,誰叫他家不獻鋼鐵的……”路路嚷嚷著。
……
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著,把本來就木訥的陽陽冷落在一邊。
他羞愧地低著頭,低聲咕噥著:“俺家沒有鏊子,也沒有破鍁、破鍋……”。
紮著兩條細黃的,翻辮子的女孩——紅蕾,看陽陽苦著一張小臉兒,淒淒慘慘地,自個兒呆在一旁,不覺心生憐憫。
她跑到陽陽身邊,把他拖到一堆圓石頭前,那些圓石也不知是誰家為了築房,而備下的料。
當時的紅蕾,還處在一片天真的年紀,簡單的小腦瓜不會為區分物品的歸屬,而耗費丁點心思,更不具備“不得私拿他人財產”的自覺。
因此,她毫不猶豫地彎下腰,雙手撈起一塊別人家的、沉甸甸的石頭蛋子,掂了掂分量,掰開陽陽肉嘟嘟的小黑手,塞給他。
狡黠地笑著說:“抱住了——!聽俺的,你這會兒就跑回家去,把這個東西使勁往鍋裏一丟,我保管,你家馬上就有破鍋了。”
紅蕾“噔噔”跑了兩步,又回過頭叮囑:“小心!可別叫你那個小腳嫲嫲抓住——嘍!”
陽陽接過石頭,低著頭,天人交戰了一霎兒,下定決心後,狠狠跺了一腳,毅然轉身,懷抱“屈原投江”的決絕,“噔、噔、噔、噔”,“腳打腚錘兒”①地小跑著回家了。
餘下的孩子也都不以為意,接著玩他們日複一日的“捉迷藏”的遊戲。
時間不長,咱們的小英雄——陽陽“嗷嗷”大哭著,左手捂著屁股,右臂在身邊急速擺動著,一邊頻繁地回頭看著,一邊向村口飛快地跑來了……
孩子們聽到他奔放的嚎啕聲,抓的顧不上抓了,藏的也顧不上藏了,一齊停止了遊戲,順著陽陽的來路望過去。
隻見陽陽後麵二三十步外,他的小腳老嫲嫲“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跑跑、停停,一路緊追不舍。
小腳嫲嫲揚著手裏的笤帚疙瘩,上氣不接下氣地痛罵:“抽風的小窮種、兔崽子,你把鍋砸裂了——璺,晌午飯拿啥揍?”
“哼——”陽陽小鼻子抽泣著,聲竭力嘶地喊叫著……“紅蕾——!——紅蕾!——”
“哎——真是個傻孩子!這不是明顯地不打——自招嘛!”紅蕾小大人似得深深歎了口氣。
……
後來,陽陽家到底沒獻鍋,他嫲嫲找了個“錮漏子”,用小鐵鋦子將大鍋裂紋細細地補好了。
說書唱戲的,都講一個“巧”字,小腳嫲嫲沒攆上闖禍精——陽陽,卻迎頭遭遇了一個鋦盤子、鋦碗、鋦大缸……的“錮漏子”。
滿臉滄桑的老錮漏子匠,肩挑著掙飯吃的家什兒走街串巷。
他扁擔的一頭是一個棉槐條子編的置物筐,筐裏安放了小炭火爐子,小鐵砧子、手動砂輪機子、碎煤塊子等等,另一頭則挑著一個風箱那麼高的工具櫃。
身前的扁擔上,還掛著卸掉鑽頭的“弓子鑽”和一麵小巧的破銅鑼,走幾步敲打幾下,嘴裏跟著?“咣……咣……”地鑼聲高喊:“鋦盤子、鋦碗、鋦大——水甕——唻!……”
小腳嫲嫲攥緊笤帚疙瘩,迎上去問:“大兄弟!破鍋能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