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也想不到,小知青兒張長天在修石橋時,扭到的左腳沒事,反倒是——左膝蓋,竟然久久不能消腫,到醫院拍了個片子,才發現其臏骨竟然碎裂了!
由於事發當時,沒得到及時治療,一塊碎骨片兒鬼使神差地進入了他的膝關節腔,後來,雖經手術成功複位,可他成了跛腳,仍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回想當年下鄉時,全班同學的表情,就像經同一付模子澆鑄出來的,一個個熱血滿腔,慷慨激昂。
他們揮手告別了母校親愛的老師,含淚辭別了家裏難以割舍的父母兄弟。
振臂高呼著“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裏吃閑飯”口號,決心離開城市到農村去發展。
1969年,張長天、蔡曉、盧仝三人懷揣著戰天鬥地的使命,高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中華兒女發奮圖強,勤懇建設錦繡河山,誓把祖國變成天堂。向前進!向前進!革命氣勢不可阻擋!……”雄赳赳,氣昂昂地開到了東酉家村。
他仨是第一批到達東酉家村的知青,那天,秋高氣爽,一路行來,到處可見一簇簇的村民在結夥忙碌著,歡歌笑語一陣又一陣地傳到他們耳邊。
綠地藍天,空氣清新,田裏農民在笑,樹上鳥兒在叫,離開了“造反有理”、處處喧囂吵鬧的繁華大城市,進入了“綠樹溝邊繞,小河村旁流”的東酉家村兒。
小知青們心底兒不約而同地讚著:“這兒正是我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好地方。”他們仨發下宏願,要在這片美麗而又廣闊的土地上,大幹一場,即使不能翻天覆地,也一定要大有作為!
村支書於得貴從縣知青辦手中接過他們仨,對著縣上來的、穿著中山服的幹部鄭正承諾:“一定會響應黨的號召,配合縣裏的部署,安置好下鄉知青的……”
“中山服”好像有點著急,他稍稍皺著眉頭,打斷於得貴說:“於書記,我要……”
支書看他一臉急匆匆,恨不得拔腿就走的架勢,忙跨前一步,伸手一把抓住了“中山服”的一隻胳膊,搶在他說出告辭的話之前說:“再忙也要吃飯,都快晌午了,俺……”
“中山服”更急了:“我不是……”
“飯俺早就派下去了……”於得貴紅著臉著急地說。
“中山服”的臉也紅了,他有些尷尬,迫不及待地問:“那個——茅廁在哪?”
“這……”於得貴看著“中山服”幹部衝著大圈一路小跑的背影,傻愣住了。
……
飯後,支書於得貴目送“中山服”幹部坐進綠色小吉普絕塵而去,回過頭看著仨知青犯愁:“該把他們安置到誰的家裏住呢?這可是長期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咋辦呢?”他大手摸著腦袋,揪住一把花白的頭發,狠狠地攥了攥。
……
“於得名!”於得貴薅下幾根頭發後,腦瓜一亮,一個人名就冒了出來。
“二隊隊長於繼昌是得名的族侄兒,對!就放在二隊……”,村支書思慮著,不知不覺地就“囔囔”出聲了。
於得名的當家人於陳氏,打算早點給她的“寶貝疙瘩”——於繼祖接親,去年加蓋了三間南屋,準備兒子成親時,他倆口子搬過去住。
於繼昌奉了支書之命,趁著下午上工前的這點時間來找族嬸子,商量借房事宜,於陳氏當然不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