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搓脊(1 / 2)

“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

文龍家“搓炕脊”的那幾天,正趕上陰沉沉的穀雨時節。

那幾日,蔡曉天天抱著半導體收音機聽天氣預報,總算預先找到了一個可以“脫炕坯”的晴天。

頭一天下午,文龍就挖來一大堆粘性土,攤在地上,土堆四周築起“土壩”,圍成一個粘土的“泥凹窩”①狀。

大“土凹窩”裏澆透水後,他就高高挽起褲腿兒,“噗嗤噗嗤”地赤腳上陣,連腳踩帶足碾地把泥巴踩均勻了,抬足落腳間,“覺摸”著踩得粘性差不多了,再撒入適量的“麥穰兒”,(加“麥穰”,如在水泥預製件裏加鋼筋,同樣是為了增強坯泥牢固度,防止成品“脊坯”幹後斷裂。)繼續“噗嗤噗嗤”地踩……

那年代,玩泥巴大概是小孩子共有的天性吧!爹爹赤腳“踩泥”這個活兒,喚弟最喜歡了!

爹爹和坯泥的時候,她也不顧得出去“跳房兒”②、跳皮筋了。蹲在一邊兒,不耐煩地等待著。一俟文龍把大“土凹窩”裏灌滿水,她就把褲子高挽到大腿根兒,迫不及待地踏進稍微還有些涼的泥水裏去了。

她“嗬嗬嗬”地笑著,手舞足蹈地踩起爛泥來……

喚弟一邊踩一邊偷著樂嗬:想平時自己出去玩,不可避免地弄一身灰回家,總免不了挨母親的“白眼兒”。今天就不同了,她可是“奉旨玩泥”的,就算渾身濺滿了泥點子,母親也不會責備的……她越想越恣兒,故意地使勁兒踩踏著,泥點子果然不負所望地濺了她一身一臉。

這樣一來,她愈發興高采烈:“哈哈哈”的笑聲更加響亮了……

一群和喚弟一般大的孩子被她快樂的笑聲引過來了,他們站在一邊看著文龍父女“噗嗤噗嗤”地踩泥,一雙雙眼睛裏滿溢著羨慕。

“真好玩,凱旋、孫棟、孫梁、伯海、伯濤、青衣、綠衣……你們也進來玩吧!”

幾個渴望了半天的小孩子,好不容易等來喚弟的“邀請”,除了一臉冷靜的青衣,其他人全都興致勃勃地挽起褲腿兒,準備下泥。

“伯海、伯濤、綠衣,你們敢進去弄髒衣服,我就回家告訴媽,喊她來揍你們!”站在坯泥邊觀望的青衣大聲恐嚇著,試圖阻止弟弟妹妹們“下海”。

“喲嗬——‘小青蛇’長本事了!叫你告狀……”伯海、伯濤一對眼神兒,二人迅速來到大姐跟前,四隻手捉住她的兩條胳膊,“劫持”住青衣就把她連拉帶拽地拖入了泥水裏,才不管姐姐還穿著鞋子、沒挽褲腿呢!

“哈哈哈……”

“和脊泥”就像“和麵”一樣,踩的時間越長、踏的次數越多,就越好……

很快,文龍就跟嘻嘻哈哈的孩子們“和”好了一大嶺的“脊坯泥”。

剩下的就是等了,文龍和孩子們都回家吃飯,睡覺了……

月光下,坯泥靜靜地呆著,又老實地自行“餳潤”③了一宿兒。

第二天一早,文龍就和媳婦爬起來“脫脊坯”:蔡曉選好平地,擺好“脊掛子”④,用手扶牢。文龍用大鐵鍁掇來滿滿一鍁坯泥,“呱唧”倒入“脊掛子”裏,用手使勁塞泥壓實。

塞坯泥也是有講究的:中間要塞實,四角要塞嚴,底麵要塞勻,坯麵要抹平。

抹平坯泥後,文龍雙手慢慢地平提起“脊掛子”,於是一塊濕的“脊坯”就搓成了。

每脫好一塊“脊坯”,蔡曉就要把“脊掛子”衝洗幹淨,否則框內壁發粘,下次就不好提“掛子”了。

一鍁泥剛好夠脫一塊“脊坯兒”。

文龍脫完一塊坯兒,洗洗“脊掛子”,就往後挪一下,再脫一塊。就這樣一鍁泥一塊“脊”,脫完一排,再來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