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弟姥姥李氏的同父異母弟弟在婚後的第七個年頭突然人間“蒸發”了,連同他木訥又不夠漂亮的老婆……
然而,他倆的故事並沒有因為兩夫妻的人間“蒸發”而畫上句號。
之後的事情是這樣的:
與他失聯五年後,宋家營子村的村長親自來找蔡曉的母親李氏,希望能夠暫借她娘家弟弟閑置的那個帶著前堂連著後室的大宅院,來弄一個村辦小學。
辦學是好事,村長又說了隻是暫借,不會破壞房子的原有格局和院內綠化,並且言明:等村裏的小學校一建好,立刻就搬走。李氏聽了村長的懇求,未加多想,一口就答應了。
老師和學生一入秋就到位了。
有了李家校舍的支持,宋家營子村的小學很快就有聲有色地辦起來了。
在農村撈著上學的孩子,其父母讓他們讀書的要求大多也不高,不過是識幾個字,不做“睜眼瞎”也就滿足了。於是,孩子們課上粗粗學習,課後盡情遊戲,完全沒有現代孩子的升學壓力。
李家宅院改成校舍的第二年春天,熙熙攘攘的孩子們在大課間跑到院子裏玩“藏藏找找”的快樂遊戲。一個小學生為了深埋其欲藏的“寶物”而挖坑時,從李家前院落英繽紛的杏花老樹下摳出了一段白骨。好奇的孩子很拉風地把這段白骨拿回了教室,登時引起了男孩子們的瘋搶。他們聽說白骨發現源地之後,紛紛湧到杏花樹下“淘寶”。
很快,大多數的孩子都興奮地淘出了各種各樣的白骨:有棍棒似的長股骨,有扁扁的板條骨,有近似立方體的短骨……
可孩子們都喜歡五、六十公分長的棍棒股骨,淘到骶骨、尾骨、鐙骨等等都棄之不顧。
不長時間,大小各異的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就丟了一地,足有上百塊之多,孩子們淘寶的興奮一直持續到一個倒黴孩子挖出了一個恐怖的顱骨為止……
然後,老師來了……
校長來了……
最後,派出所的警察叔叔也來了……
於是,學生們暫時停課,此處小學被封。
一波波的警察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卻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複……
聽大人們私下裏嚓咕:警察在匿屍現場並未發現腐爛的衣服、鞋子等物品,而死者的骨頭較粗,手感頗重,表麵也比較光滑,經鑒定法醫初步判斷:死者應該是一個裸身的胖男人。從屍體的“白骨化”程度上來推斷,它的主人已經被埋在地下五、六年之久了。
因為戶主夫婦的“失聯”年限已經上升到六年,所以,案件問到多年沒回過娘家的李氏時,即中斷了。
於是,此案懸而未決多年。
直至一封未注明發信人的書箋輾轉送到李氏的女兒——蔡曉手中時,此案才又重新展開調查……
而此時,收信人李氏已經“仙去”一年有餘了。
信是戴大蓋帽的人民警察開著“完了完了完了完了……”急促鳴笛的警車送到康莊農場來的。
喚弟猶記當時那一陣子,農場的小夥伴看她的眼光全帶著星星般的閃光。
隻不過,小喚弟後來也沒有聽說此案有“總算真相大白”之類的追蹤報道。
倒是從母親和爹爹夜裏的喁喁私語裏隱約聽說,母親蔡曉已逾耄耋之年的姥爺依然健在,當年他的被“摧毀”隻是其政敵的不實報道,其被“奪權”倒是真有其事,不過,那也是暫時的。而她母親李氏的那個異母弟弟的身份也是假的,似乎是母親姥爺某個上司的私生子。當然,蔡曉姥爺的“棄妻另娶”也不像表麵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可惜小喚弟聽著聽著就睡著了,所以後麵的故事她沒法訴諸悠人,於是俺隻好拿省略號來敷衍讀者朋友了,還請各位諒解……
不過,細心的小喚弟倒是見到母親每年生日前後,總會收到一張大額的“提款通知單”,是騎著墨綠色自行車、穿著郵政綠工作服的本地郵局工作的叔叔送來的。
因為“提款通知單”上沒有彙款確切地址,更沒有彙款人的名字。所以母親蔡曉在退回幾次無果後,就放棄了退回行動,可她也不去郵局領取,隻是將提款單子包裹在老姥姥傳下來的杏花手帕裏,鎖進了她的“百寶箱”。
她的“有錢不取用”的執拗乖僻行為,更加引起了喚弟奶奶於傅氏的強烈不滿,成為她今後被婆婆屢屢攻擊的一個“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