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韓國國花又是馬來西亞國花。在韓國它叫“無窮花”,就是韓劇《宮》裏的信太子在合房之夜唱的那個“無窮花開了又開”的那個“無窮花” ;在馬來西亞它叫“大紅花” ;在中國,它的名字就更多了:有白槿花、櫚樹花、大碗花、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雞肉花、豬油花、朝開暮落花。

木槿是落葉灌木,株高3-4米,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較耐幹燥和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尤喜光和溫暖潮潤的氣候。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修剪、耐熱又耐寒,繁殖上可采取播種、壓條、扡插、分株等方法。

我國的木槿種植曆史悠久,而且地域覆蓋廣闊,像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等省區,均有栽培,可謂遍及大江南北。

古人多喜歡用“舜華”、“舜英”兩美女來比喻木槿,並用以作詩賦詞。

話說這舜華與舜英可不是一般人,她倆同是堯帝之女、舜帝之妻,芳名娥皇與女英。

《詩經·鄭風·爾雅》的“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有女同行,顏如舜英。”指的就是她們姐妹倆。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用舜華與舜英來比喻木槿花樹呢?

相傳,濮陽一帶曾流傳過舜華、舜英、舜姬三位花神的奇聞軼事。此傳說由來已久,且越傳越神奇。

故事記載:其實舜華、舜英、舜姬三位花神原本是很常見的木槿樹。

那麼,普普通通的木槿樹又是如何成仙,且有如此高雅的芳諱呢?

這還要從上古時候說起……

上古時期,古帝丘東有一丘嶺,人稱曆山。

這曆山腳下長著三墩木槿,高過兩丈,冠可盈畝。每至夏秋兩季,花開滿樹,爛漫如錦。

一年孟秋時節,號稱“四凶”的“渾沌”、“窮奇”、木壽杌”、“饕餮”也前來曆山觀光。

見此美景,他們頓生歹意,妄圖移去據為己有。

於是,“四凶”在曆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木槿爭奪戰”。

“四凶”及其手下人丁,?來鍁往,各個打得頭破血流,終於把三墩木槿粗暴地刨倒了。

說也奇怪,木槿樹一倒,便齊齊迅速枯萎,終至花殞葉落。

“四凶”見此光景,料想取回重栽恐怕亦難以成活,便一個個垂頭喪氣地離開了曆山。

此“木槿花樹爭奪戰”過後,正在曆山帶領農夫耕作的虞舜聞訊匆匆趕來,他招呼農夫把三墩木槿樹小心扶起,根係周圈兒重新培上肥沃的厚土,踩實後,並親自汲水澆灌。

沒想到,奇跡出現了:三墩木槿根係深植入土、飽吸舜親手傾注的曆山泉水後,枝葉頓活,花開如初。

農夫們樂了,虞舜笑了。

木槿仙子為報虞舜活命之恩,取虞舜之諱——“舜”為姓,更名“舜華”、“舜英”、“舜姬”以示紀念。

這件事虞舜心裏非常明白。原來木槿複活的當天夜裏,虞舜在夢中見到了三位仙子的芳容,且告知了以上事宜……

虞舜朦朧中見三位仙女飄然而至,細視個個皆麵若桃花,又似出水芙蓉……

“潛龍”虞舜正看得入神,就見三仙子斂衽行禮,齊施“萬福”,口稱:“恩公,奴家有禮了!”。

虞舜不知所措,茫然問曰:“子從何來,胡為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