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妹呀,下麵我代你說。”李俊一仰頭:“相傳屹立在沅水之濱的辛女崖,是高辛之女的化身。盤瓠文化作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受到國內外史學界的廣泛關注。一代騷租屈原,多次行吟沅江之上,筆走龍蛇於濤聲叩窗之時。《桃花源記》也是從沅水中流出來的。陶老先生植下的美好理想,傾倒了多少文人騷客。唐孟浩然、劉禹錫、李白、杜牧;宋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明公安派‘三袁’;他們低吟或高歌,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張婷、李俊一大早起來,就進入濱城市水運公司。
老葛所長交給他們一項特別任務,熟悉一下水運環境。近期有情報顯示,涉毒分子在連連遭重創的情況下,改變行進路線,從長江口入洞庭,溯江而上,然後異地交貨,以逃避我公安機關的偵查打擊。
這是一架的巨大的木筏,材積約600立方左右。“放木排”,是指江河大量流放,其特點是批量大、工效高,一次木排可運千餘立方米。紮排一般幾十米,厚度達數米。
一上木排,張婷、李俊便與工人師傅們拉起了家常,這也是刑警的職業習慣。
“張師傅,您在這江中闖蕩有年頭了吧?”李俊問。李俊出生丘陵區,盡管公安警校曾進行江河泅渡訓練,但畢竟這是實地作業。
“都32年了,我17歲上伐,風雨無阻,這江中的暗礁險灘,這兩岸的風俗人情,如同家珍,心裏明鏡著呢。”張師傅一臉自豪。
“失敬、失敬,張師傅長年累月生活在大江湖泊,不顯寂寞吧?”李俊接著說。
“早先放排工是為了生活計。放木排工具除筏運木材外,還有擼、撓、艄等控製木排方向和加速前進的工具。由於路途遠,時間長、工人多,組織上常采用在木排上搭工棚居住的生活方式。有的帶家眷上排,有的在排上種菜、養畜……這種流送,人稱‘大搬家’。
濱城材場用此類‘大搬家’向漢口、白沙洲送材。江河中若出現這種龐然大物,來往大小船隻惹它不起,都要為之讓路。這時坐在排上的大人、小孩的那種神氣勁可想而之。木排從出發地放到目的地,要耗數月,有時是夏去秋回。”張師傅介紹說。
“一點都不寂寞。”張婷站起來,攏了攏被江風吹亂了的秀發。“我出生漁家,孩童時代就隨父母在沅水打漁。中學我去了縣城讀書,假期我還是在這江中度過的。可以這樣說,上警校前我是一個地道的漁家女。”
“小妹子,咱這就親近了,還是家門。”張師傅說。
“嗯,我師兄可就不同了,人家是旱鴨子?”張婷說完撲哧一笑。
“誰說我是旱鴨子?張師傅作證,師妹,咱倆較量較量下。”李俊臉紅了,急忙申辯說。
“還較量較量呢,省省力氣吧,留著與江風駭浪去較量吧。”張婷又是一笑,“師兄,我跟你話說沅江吧?這沅江,位於湖南省西部,一條被中華文化濡染過的河流。發源於貴州省都勻市附近的雲霧山雞冠嶺。上遊稱龍頭江,中遊稱清水江,至湖南黔陽縣黔城鎮與潕水彙合後才稱沅江。然後沿雪峰山西側流經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常德等地於德山入洞庭湖注後歸長江。沅江全長1,033公裏,流域麵積89,163平方公裏。大船可以通常德,小船可至桃源,是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的重要航道。我們現進入德山水域段。”張婷說著,幾個休班的工人也聚了過來。
張婷忘了大家一眼,繼續說:“悠久的曆史使沅江擁有璀璨豐蘊的人文古跡,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沅江麗質天生的山水美景。南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擁有亞洲最大的天然蘆葦蕩,是中國中南部待開發的風景名勝之一。湖中島赤山、明朗山上的漢墓和原始社會遺跡表明了洞庭湖區悠久的人類文明,特別是赤山‘礫石三棱大尖狀器’的發現將洞庭湖人類文明上延到十萬年以前。城區附近,麵積達18.6平方公裏的胭脂湖、後江湖,岸芷汀蘭,魚翔淺底,春夏秋冬景沅江老街花色各異,晴雨風雪各有情致。使沅江成為遊覽勝地。”
“好!”張師傅帶頭鼓起掌來。
“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沅江兩岸確實有很厚的文化沉澱,師妹呀,要不下麵我代你說。”李俊一仰頭:“相傳屹立在沅水之濱的辛女崖,是高辛之女的化身。盤瓠文化作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受到國內外史學界的廣泛關注。一代騷租屈原,多次行吟沅江之上,筆走龍蛇於濤聲叩窗之時。《桃花源記》也是從沅水中流出來的。陶老先生植下的美好理想,傾倒了多少文人騷客。唐孟浩然、劉禹錫、李白、杜牧;宋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明公安派‘三袁’;他們低吟或高歌,留下了不朽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