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詞簿與平房(2 / 2)

盡管這種平房有各種缺點,當時還是很流行,畢竟比土坯房好多了。

平房易漏水,就產生了一種以修補屋頂為生的人。他們往往農閑的時候走街穿巷,“修補房子,修補房子”一路吆喝過去。聲音有大有小,就靠一把嗓門,那時喇叭還是精貴物什。

這種修補材料是黑呼呼的瀝青,瀝青材料高溫融化後,慢慢鋪在縫隙上。幹後,就像黑色的隔離帶。瀝青當時多用於建公路。

家家戶戶都是建的一層小平房,平房的屋頂高度一致。不像現在的農村鄰居建房子硬是要在高度上壓一頭,心理上相信,隻要這樣,自家就能風水好。

平房頂除了可以曬稻穀,曬蘿卜幹外,還是乘涼、聊天、睡覺的好去處。

南方的夏天,悶熱,蚊子多。一到夏天,家家戶戶都爬上自己的屋頂盛涼,鋪上草席,搖著蒲扇,三五成群的聚一起聊天。

一樣高度的平房就顯出好處來了,人一抬腳,就可以跨到鄰居家。平房都沒安裝護欄,小孩子在平房上嬉鬧,大人都不會擔心。一來平房不高,二來大人心寬,家家戶戶都有四五個小孩,不像現在就一兩個,個個是寶貝疙瘩。

調皮的小孩,有時候還從平房屋頂跳下來,當然,下麵是稻草堆墊著,緩衝。

夏夜慢慢的過去了,有些貪涼的人,就會撐開遮霧水的大太陽傘,直接在屋頂就著草席睡覺。

………………

唐杏站在客廳,摸著斑駁的牆,腳踩著坑坑窪窪的泥地。一陣陣感慨。

客廳正對門口的牆上貼了張毛主席畫像,畫像下還有神像,神像下是香爐。香爐旁放個鐵盆,燒紙錢用的。

印象中的家就是這樣。

唐杏低頭,左右上下看了看自己,好瘦好短的腿,纖細的雙手,幾歲了呢?唐杏找了找,沒看到報紙,電視之類的,隻看到一本小日曆釘在牆上,日曆表是新、農曆結合。上麵標明今天適宜什麼,忌諱什麼。日曆本日期是1995年。

“哦,11周歲,二年級。”唐杏想了想。

唐杏沒上過幼兒園,是從八歲開始讀學前班,九歲才讀一年級。

當時,大家夥一般都是七歲開始讀書。看著兩個姐姐去上學了,唐杏也哭鬧著去。

唐媽不同意,她對唐杏說:“你的手從頭頂上過,能摸到耳朵就可以去了。”

唐杏聽完,也不哭鬧了,興衝衝地伸手繞過頭頂,就是差點,沒摸著耳朵。唐杏失望了,泄氣了,不高興了,好幾天不和唐媽說話。

後來,長大的唐杏問唐媽,為什麼那麼遲送她去上學,唐媽無奈地說,“窮,無力供。”

…………

唐杏就坐在長板凳上,托著腮,歎氣想到“窮日子,又要來一遍了,熬吧……不對啊,我都35的人了,啥幹不了,就當自己現在是侏儒人得了。”

唐杏就坐那,胡思亂想。

“就算是夢,我也要彌補我的遺憾,糾正錯誤,幹吧,先寫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