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回 趙雲初臨嶽麓山 畫眉光顧白沙井(1 / 2)

第二天上午,東方國太尉趙雲與第六軍團軍團長畫眉相約嶽麓山雲遊。

嶽麓山其山脈屬南嶽衡山,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稱為靈麓峰。據地質學考證,嶽麓山奠基於古生代,形成於中生代,發展於新生代,距今三億餘年。

嶽麓山雲麓峰左側峰巒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嶽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這塊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傳4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天下被淹沒洪水之中,大禹為民治水,到處奔波,疏導洪流,竟“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最終製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傳說大禹曾到過南嶽,並在岣嶁峰立下了這塊石碑。東漢趙嘩《吳越春秋》就記載了這一傳說:“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投金簡玉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

“嶽麓山薈萃了湘楚文化的精華,名勝古跡眾多,集儒釋道為一體,聖跡遍布且植物資源豐富。白鶴泉、禹王碑、舍利塔、飛來石、自來鍾、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嶽壑之間。”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是呀,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稱為靈麓峰。千年古樹,老幹虯枝,蒼勁挺拔,高聳入雲。楓梓、鬆栗,虯枝曲幹,蓊鬱青蔥;山澗泉流終年不涸,頗有清幽之感。選擇嶽麓山雲遊,令人心曠神怡。”東方國太尉趙雲說。

“趙太尉,畫眉邀你來長沙休閑,右丞相從中撮合,是不是小女子有點唐突?”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哪能呢?畫眉將軍巾幗不讓須眉,威震華夏,抗擊南匈奴南侵,蜈蚣嶺、向陽山戰役,少府、衛將軍、前指副總畫眉運籌帷幄,殲滅敵有生力量近10萬人,蜈蚣嶺戰役我軍斬首南匈奴左路軍副帥左穀蠡王呼中、先鋒右日逐王劉亮、右且渠須卜蒙利、左大將須卜威4人;向陽山戰役我軍斬首南匈奴右穀蠡王呼慶、先鋒張孝祥、將軍李代沫、溫友生、劉慶忠5人。畫眉將軍是南匈奴的克星。”東方國太尉趙雲說。

“謝謝趙太尉還記得畫眉,那也是皇上千裏運籌帷幄,總指揮魏夢遠指揮有方,畫眉隻不過是是名戰將。”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這樣吧,既然你我有緣,我們就不要用官場上的稱謂了,就直呼子龍,我叫你畫眉如何?”東方國太尉趙雲說。

“那我就叫了,子龍!”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哎!這樣不很好嘛,我趙雲希望你一輩子就這樣叫下去!”趙雲直接表態說。

畫眉臉色紅潤,心中蕩起陣陣漣漪。這是生平第一個男人如此大膽向她暗示,她心花怒放,極力掩飾內心喜悅。“子龍,咱們往前走吧!”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半山亭在嶽麓山半山腰,有一座六方形涼亭,是遊人上山常駐足憩息之所。

“子龍,咱們就在那兒休息一下。”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哦,半山亭,我聽我師傅講過一個故事。”東方國太尉趙雲說。

“說來聽聽?”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說。

“據傳,很早以前此地為半雲庵所在,為上下山必經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買物,挑擔回寺,常在此歇息。當時,有一燒火僧以‘半’字為題,賦詩一首。曰:‘半山半庵號半雲,半畝半地半崎嶔,半山茅塊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陰;半酒半詩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間房舍半分雲,半聽鬆聲半聽琴’。詩傳到主持方丈耳裏,大為讚歎,不再令其燒火,授以佛經,日夜持誦。此詩對仗頗工,句句用半字,用法

自然流暢,氣韻貫通,毫無結屈聱牙之弊。半雲庵雖已久圯,而‘半’字詩卻流傳至今,給人們增添遊興。”東方國太尉趙雲說。

“好故事,尤其是這‘半’字詩為一絕。”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讚賞說。

“子龍,朝前走,就到麓山寺了。麓山寺自古居於嶽麓山半腰。寺廟山門上有‘古麓山寺’的橫額,兩旁為對聯:‘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揭示出此寺久遠的曆史和在湖南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寺門外古楓參天,濃蔭籠蓋,內園圃中百花爭豔。觀音閣為磚木結構,廳堂神龕中置觀音像。堂右有一口白鶴古井,因相傳時有白鶴飛止其上而得名。堂前有兩株羅漢鬆,枝幹拳曲,針葉繁茂。蔥鬱古樹,引發著人們

無限幽思,也仿佛向人們訴說著麓山寺的悠久曆史。”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介紹說。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畫眉,子龍預言,這裏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山地處長沙中心,今後必然發達。”東方國太尉趙雲說。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以前為道士活動地,曾建有萬壽宮、崇真觀等。我們一覽名山風采,這心情自然明朗了許多。子龍,你知道長沙沙水水無沙麼?”第六軍團軍團長、車騎將軍畫眉問。

“聽說有那麼副對聯,叫做: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具體指的什麼位置子龍不清楚?”東方國太尉趙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