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是三月十八日。
因為太子要代天子去校場視察武舉,所以康王李霆和洛王李光都得天子旨意,要一起去校場陪著太子觀望。於是李霆讓鄭雲先陪著蕭青玉去校場,自己先去洛王府邀了李光一起進宮接太子孝祥出宮。
當李霆和李光陪著十一歲的太子李孝祥來到校場高台時,前來應試的人已經站滿台下的場地,觀看的人更是人山人海,隻不過都被隔在站著的軍士外麵。負責武舉選拔的考官國舅郭德翼,先宣布了此次武舉必須應試的十個項目,依次是:材貌,言語,長垛,騎射,馬槍,筒射,步射,穿劄,翹關,負重。
然後,考官張雲召又宣布了應試之法:先將應試的人分成兩組,身高六尺以下的為一組,一共一百八十九人,由張雲召和洛王李光負責;其餘人為一組,共一百七十九人,由國舅郭德翼和康王李霆負責。
因為蕭青玉和郭慶雲都人高馬大,所以分到了郭德翼和李霆那組。
在這次要比試的十個項目中,除了言語和翹關負重三項,其餘都要在上午比完。因為隻有這兩組中的名列前茅者,才有機會再次爭奪由天子擬定人數的武舉功名。
李霆知道習射一類蕭青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隻是擔心舉重和馬槍兩項。材貌和言語自然更容易,因為蕭青玉長得俊朗高大,一身英氣,應當是沒有顧慮的。
此時站在眾人中間的蕭青玉和郭慶雲,一個很平靜,一個躊躇滿誌,兩個人還對視了好一會兒。
蕭青玉很平靜,因為自己的父親做過武師,一輩子走南闖北,倒也有些見識。蕭家祖上幾代都沒有功名,尤其也不是書香之族,所以蕭青玉的父親在蕭青玉還小的時候,就希望他能光宗耀祖,博得一個功名。
因為自己做過武師,蕭父從小讓蕭青玉用心學武。對於武舉要應試的內容,自然也探聽到一些。從那時起,蕭青玉除了在家學武讀書,便是在寺院道觀習武。馬上功夫和長兵器雖然學過,但訓練的場地和陪練的人畢竟有限。幸好這近十天來,李霆每天都陪自己去校場訓練,自然大有長進。
國舅郭德翼心裏有些懸著。自己是主考官,自己的兒子也在應試的人當中。看看來自全國各地武藝出眾的應試者,雖然年紀大小不一,但三十歲以下最多。眼前這些人多數都人高馬大,且滿身英氣,心想郭慶雲能有個前二十名隻怕也是滿足了。
郭德翼還擔心的是郭慶雲太過於喜歡追逐女色惹事。就是有了功名,這方麵隻怕也有隱患。要說馬上功夫和負重,郭慶雲應當不差。但習射要取頭名,隻怕比登天還難!
不過眼下沒有空閑再細想這些事情。郭德翼和李霆將一百七十九人分成五組,分別讓幾個由禦林軍中選出的副將帶去校場參加各項比賽。
兩個時辰後,比賽已經結束,看綜合名次,蕭青玉名列第一,郭慶雲名列二十三名。獲得馬槍第一的是西北羅公之後羅列,蕭青玉除了馬槍第二,其餘全是第一!
李霆見了這結果大喜,因為下午的三項,蕭青玉隻要保持在前五名,綜合起來,也是第一,那也就是武狀元了。
郭德翼心裏也高興,沒有想到郭慶雲能取到二十三名。因為下午的比賽項目,無疑對郭慶雲是有利的。郭慶雲從小力氣大,下午的三項就有兩項與力氣有關。所以論理說,郭慶雲是可以中前二十名武舉的,。如果真是這樣,那也是郭家好幾十年第一次取得的功名了。
一旦郭慶雲有了名正言順的功名,與張巡大孫女結親的可能就十拿九穩。到時太後臉上有逛,郭家從此也更可以揚眉吐氣。想到這些,郭德翼頓覺一陣輕鬆。
李霆遞給蕭青玉一個會心的眼神,示意蕭青玉先回去,然後轉身對李光和太子孝祥道:“五皇兄,太子賢侄,我們下午還要來這裏,不如去我那裏用飯如何?”
李光道:“我今天倒想去,可是今天你的王嫂生辰,府裏也許正熱鬧呢。要不去我那裏吃?”
李霆忙道:“五皇兄知道我不喜歡熱鬧,我還是回自己府上吧,張嬤嬤知道我今天來來校場,已經讓廚房多準備幾個菜呢。”
太子孝祥聽了,忙拉住李霆的袖子道:“康王叔,我也不喜歡熱鬧,洛王叔既然要陪王嬸過生辰,那我想去你府上吃飯,一會兒我們一起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