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成功與超越的心理境界(2 / 3)

第四節幸福感其實是一種心理狀態

幸福是一種自釀的美酒,是自己釀給自己品嚐的;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是要用心去體會的。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過得很充實、很幸福,隻要你熱愛生活!

在某種程度上說,幸福感就等於成功,如果一個人成功了卻沒有幸福感,那我們很難說他真正成功了。

當然幸福感對於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正如花有千樣紅,萬種態,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期待,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

1.了解幸福的含義

當我們降低對生活、對工作、對他人的期待時,我們常常容易跟幸福邂逅。

當我們假定自己是幸福的,並用幸福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的時候,哪怕坐在黃連樹下,也會因為自己還在感覺,還有呼吸和心跳,還在觀察這個值得珍惜的世界,所以心身依然處在幸福中。

那麼,如果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隊,一個民族總是感覺不幸福,並不是什麼事,什麼工作,什麼人,什麼製度讓他們不幸福,而是他們缺少感覺幸福的心理能力。

其實,對幸福的感覺是一種心理能力。

真正的幸福感是誰也拿不走的,那是人對世界、對人類和對自己所持的一種態度。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自信、滿足、博愛,我們就創造了幸福。幸福隻能從內心去尋找,當你找到幸福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會變得陽光燦爛。

在心理學上,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並非短暫的情緒體驗。

幸福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麵來加以把握:

首先是滿意感,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無憂。

其次是快樂感,許多事情都能帶給人快樂。

而幸福感的較高表現是價值感,它是在滿意感與快樂感同時具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發展的因素,比如目標價值、成長進步等,從而使個人潛能得到發揮。

個人的幸福感是強還是弱,可以通過以下的方麵來衡量: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社會信心體驗、成長進步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人際適應體驗、家庭氛圍體驗。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生活質量都有滿意與否或滿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評價,這些不同的評價與個人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期望值有關。

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弗洛姆將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區分為占有與存在兩種,重占有者將生活視為追求金錢、權力和外在成功的無止境過程,而重存在者關注的是生命本身的成長和人性潛能的實現,這兩種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前者會越來越煩惱,後者會越來越幸福。

適當控製物質欲望的增長,從生活中尋找其他快樂因子,特別是更多致力於精神需要的滿足,如潛能實現、求知、審美、終極關懷,會增加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裏格指出,成功與幸福感沒有必然關聯,在溫飽線之上,財富與幸福感也沒有必然關聯。

2.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並非短暫的情緒體驗。幸福與否並不是賺錢時的快樂,花錢時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財富無關的因素,例如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婚姻狀況以及人際關係等,這與個人對生活的認識、社會的發展也有很大關係。

我們現在的物質財富似乎比以前多了,但是我們的幸福感卻沒有增加,反正下降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1)喜歡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我們的心裏隻剩下欲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必然就離你遠去了。

(2)缺乏信念

在經過20多年衝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3)不夠陽光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麵,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隻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麵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4)不會奉獻

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5)不知滿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欲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6)缺乏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我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我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過於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的處理等都成為了我們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幸福。

3、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幸福其實並不向我們想的那樣複雜,隻要我們平時多加注意,就一定會感受到幸福。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幸福的感覺呢?

(1)聽從熱情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讓自己更有熱情,更能有幸福感。比如你可以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隻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交朋友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麵對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曆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嚐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生活其實越簡單越好,複雜往往會嚴重降低自己的幸福感。即使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

(6)規律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隻要3次,每次隻要30分鍾,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良好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小時至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大方

現在,你的錢包裏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麵。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往直前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貼心小提示

你幸福嗎?你有下列的一些習慣,說明你還是比較幸福的。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吧!

1、拍照片喜歡露齒笑

美國迪堡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從小拍照就喜歡露齒笑的人,幾十年後的離婚率比其他人減少5倍。原因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愛笑的人容易吸引和自己一樣快樂的人,共同攜手步入穩固的婚姻殿堂。

2、旅遊紀念品擺桌上

旅遊回來,愛把各種各樣的小紀念品和旅遊照片擺在桌上的人,比其他人幸福感更強。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索尼亞-柳波莫斯博士說,這些紀念品會經常提醒人記住旅遊時美好的時光,並鼓動你再次出去旅遊。

3、不太喜歡看電視

美國馬裏蘭州立大學一項曆時34年、涵蓋45000人的調查發現,最快樂的人看電視時間比普通人少30%。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經營社交關係、閱讀書籍或參加各種活動。

4、平時愛喝熱飲料

手捧一大杯熱茶或熱咖啡,會讓人從身體到心裏都覺得溫暖,這種溫暖會導致人的想法更積極、更陽光。研究表明,愛喝熱飲的人比愛喝冷飲的人更友善、慷慨,更容易信任他人。

5、再忙也要去運動

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喜歡慢跑等運動的人,壓力水平比久坐者少70%,在生活中也很少抱怨。每天隻要抽17分鍾至34分鍾做適度運動,快樂感會迅速提升。

6、有兩個最好的朋友

最近一項調查指出,在已婚的654名成年人中,有兩個朋友的人精神狀態最佳。如果朋友超過兩人,幸福感並不會增加。

7、性生活很和諧

英國華威大學安德魯-奧斯瓦德博士研究發現,身體親密接觸是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婚人士的性生活比單身者多30%,所以他們更快樂。

8、和快樂的人住得近

和快樂的人交往也會讓你更快樂。如果這個人住得離你很近,在800米之內,會增加你42%的快樂感;如果超過3200米,這種快樂感會下降22%。

9、有一個姐姐或妹妹

英國心理學會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稱,有姐姐或妹妹的女性在社會上能獲得更多支持,她們性格通常比較樂觀,解決問題能力更強。這是因為姐妹之間比兄弟之間更容易互相支持與交流,從而增加凝聚力。

第五節快樂是成功的基本元素

人生在世,誰都希望生活得快快樂樂。快樂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正如幸福感一樣,快樂也應該是成功的基本元素。如果你成功了,卻沒有感到絲毫成功的快樂,那從快樂的意義上,你是徹底失敗了。

成功的境界裏,離不開快樂的感覺,隻有讓自己體會到快樂,才表示我們獲得了真正的成功,即使你的成功微不足道。根據心理專家調查發現,快樂的人似乎更樂意樹立並努力實現一個個新的目標,這會進一步增強其樂觀積極的情緒,從而推動發展與成功。

1.認識快樂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有些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純粹隻是為了快樂——自己燦爛怒放之餘,又可以供人欣賞,娛人悅己,何樂而不為?

人類追求功名利祿,快樂無疑是預算之內的頭號成果。然而有的人悶頭趕路,錯過沿途美景,隻是為了盡快抵達巔峰,因此忽略和舍棄一長串隨手可擷取的小快樂。

結果如何呢?我們可能半途而廢,意冷心灰;也可能登上了頂峰,卻已暮色蒼茫、星光暗淡,預期的大快樂無法兌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見到這樣一類人,他們臉色紅潤,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心情愉快,他們活出了人生的全部趣味。在事業上沒有太大的建樹,與名利雙收、功成名就不怎樣沾邊,這樣的人果真是失敗者嗎?當然不是。

我們都知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們也知道,優秀的士兵不可能都成為將軍,這裏麵有一個機遇和可能的問題,但隻要我們切切實實努力了,問心無愧了,我們就可以坦然麵對,笑傲人生。

痛苦是過一輩子,快樂也是過一輩子,為什麼不快快樂樂地生活呢?人生苦短,為歡幾何?拈花而笑,快樂即成功。這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而是明心見性的智慧。

明確今生,把握此刻,這是至高無上的策略;創造快樂,享受快樂,這才是人生大道。

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裏所說的“矩”,就是規矩,也是我們常說的“度”。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和興趣去創造生活,豐富人生,但不要逾越社會所製訂的規矩,要懂得敬畏法律法規。

快樂就是成功,這是充滿陽光的人生哲學。看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在社會上獲得了什麼,而是看他為社會付出或奉獻了什麼。

把對自己負責和對社會負責融合起來,竭盡所能地努力進取,不管結果如何,隻要自認付出是值得的,覺得沒有虛度年華,就是成功者!

2.把握快樂的方法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與快樂,可每個人對成功與快樂的定義卻不相同。什麼是成功呢?

一般人認為那些有財富、有地位、有名譽、有影響力的人才算成功,或者說實現自己的目標才算成功。而什麼是快樂呢?一般人認為成功了就快樂了!

其實,這種認識是本末倒置的。也就是說隻有擁有了很多的財富或者是有了很高的權利才認為是成功,成功了才會快樂。可見,快樂是建立在外在的物質被滿足的基礎上。

快樂是有條件的,滿足了條件才快樂,不滿足條件永遠不快樂,所以很多人都生活在極度的壓力之中,沒有體會到生活的意義。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不管你是為了什麼,是名還是利,是自由、健康、財富,還是子女、事業、家庭,也許最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

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出成功的定義。成功是以一種快樂的過程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卻不執著於結果。隻要我們每天都在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享受整個過程,不管結果如何,事後就不會後悔,更不會感到遺憾,畢竟我們努力去做了。

成功也好,快樂也好,其實都是自己的感覺。在每天成長的過程中體驗充實與快樂,在實現結果的那一刻體驗成功與滿足。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自己更加快樂一點呢?

(1)極少抱怨

快樂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的是什麼”,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多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抱怨不能解決問題,卻可以壞了你的心情。抱怨不能轉嫁煩惱,卻讓自己少了理解和同情。豁達和幽默就是快樂之源。

(2)積極進取

快樂的人總是善於放棄讓人安逸的環境和常規化的生活。安逸和習慣了的生活常令人懶惰和麻木,而新穎和富有挑戰的生活才會積累出欣喜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生活經曆,也就難以感受生活的樂趣。

讓自己的理想高於自己的才幹,讓自己的生活超出常人的想象,改變就是一種美麗,而且是永恒的快樂。

(3)與人為善

善解人意、滋養友情、樂於助人,一段深厚的友誼,一生感人至深的善舉,一定能帶給你快樂,孤獨與友誼絕交,與理解無緣,與力量分手。

真情奉獻所衍生的歸屬感和自尊感令你充實和純潔。根據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和他人做些有益的事,就能受到人們的擁戴,自己也會高興和充實。

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不同程度滿足了個人表達的願望,同時內心會體驗一種喜悅和幸福。幫助別人解除困惑、放鬆精神的時候,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會得到升華,心靈得到洗滌。

(4)樂在工作

一個人的價值是被人需要,一個人的最大快樂是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不論我們從事何種工作,如果它是善舉和公益,專注於它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

愛生活而快樂工作,快樂工作的成就使你得到更多的愛。對待工作的感受,全憑自己的角度,當工作成為一種負擔和折磨,快樂自然無影無蹤。

(5)選擇正麵

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永遠都不會有完美。所以,我們要客觀評判生活,這個世界總會有陰暗麵,一縷陽光從天上照下來,總有照不到的地方。

如果你眼睛隻盯在黑暗處,抱怨世界的黑暗,那是自己的選擇。生命如同旅遊,記憶如同攝像,注意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內容。選擇正麵,降低負麵影響,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6)追求理想

快樂的人活在當下,享受幸福的分分秒秒。但是,他們心中卻有明確的目標。比如人生追求的目標,比如若幹時間以後自己的定位。

那種始終明確和不斷接近的目標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感受,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而活,他們深刻地感受自己正在實現自己的理想。

(7)自我激勵

人們習慣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來保持輕鬆的心情,但是快樂的人還能從困境和挫折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一切皆可改變”、“機會還會再來”、“我能行”,是他們最習慣的思維和自我鞭策語。不斷鼓勵自己的人,任何時候相信自己還有潛能的人是快樂的。

(8)生活有序

快樂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保持自我,調養心態,積極而有序的生活。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做到“小利不貪,小患不避”,不與人攀比,讓自己充滿自信,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目標明確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9)珍惜時間

快樂的人很少體會到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感覺,他們視時間為生命,把時間都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快樂的時間都那麼的有限,哪裏有心思停留在不快樂之中?利用每一瞬間、每一天、每一次機會,給自己尋找快樂,做自己喜歡的,因為喜歡而去做。所以,他們能放下煩惱,自得其樂,樂而忘憂。

(10)心懷感激

抱怨的人把精力全用在對生活的不滿之上,而快樂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麵,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生活的幸福。

時時感恩,讓我們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人、事、物;時時感恩,讓我們在漸漸平淡麻木的日子裏,發現生活原本是如此的豐厚而富;時時感恩,讓我們領悟和品味世間的饋贈與生命的瑰麗。

(11)發現優點

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讓人們找出自己5個最突出的地方,比如幽默感、積極性、美感、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這種訓練的出發點是利用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去做可以帶來自我滿足的事情,比如洗熱水澡或享用一頓美餐。

(12)堅持快樂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快樂方法,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的堅持,這會使你更快樂。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事實上,快樂可能真的與工作和堅持有關,快樂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某一個終點。所以,許多人發覺當所有事情都做好了時,我們就會感到快樂。

總之,沒有人拒絕快樂,但是,快樂是一種角度。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但我們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我們常常在榮辱、進退、升降、勞苦、得失等方麵考慮太多,影響自己的情致,傷身損壽。

有進必有退,有得必有失,平衡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才有和諧和快樂。快樂與否不是寄托在客觀世界的改變,而是依賴自我心態的轉換。世間沒有揮不去的煩惱,隻有一顆不肯快樂的心。

美好的生活應該時時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靜的天地。不在瑣碎繁雜中,不在所求太多的癡迷中。放下阻礙、開闊心胸,心裏自然清靜無憂。

貼心小提示

下麵有一係列方法,它們不一定都能夠幫你變得快樂起來,但我相信其中的一些對你肯定是有效的,不信就試試吧!

1、學會留心。

活在當下,與其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時候擔心明天要做的事,還不如更加關注當下的美食、夥伴及對話。

2、大聲歡笑。

僅僅是想象一下快樂有趣的事情,便可以增加安多芬等讓人快樂的荷爾蒙分泌,並降低壓力荷爾蒙的分泌。

3、去睡覺吧!

我們現在已成為了一個被剝奪了睡眠的民族。每天睡個午覺,或者是20時就帶著一本好書躺在床上閱讀一小時候後關燈睡覺,這比無數個泡泡浴或按摩都要更有益於你的情緒和人生。

4、一同哼唱。

音樂有著無可比擬的緩和情緒的作用,研究顯示,音樂能夠刺激產生快樂感覺的那部分大腦。

5、消除雜亂。

試想如果你所有桌麵都堆滿了報紙雜誌、水電賬單,櫥櫃塞滿了東西,而且你已經半年沒結清支票了,想要認真思考、深呼吸甚至是簡單地放鬆恐怕都是不太可能的吧!

此外,像打掃、擦拭、擦洗這類重複性情節任務,也可以讓你沉下心來認真思考,隻要你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

6、學會說不。

取消那些沒必要而且你也不喜歡的活動,如果已經有足夠的人手去張羅義賣,而且一想到要組織下年度的委員會就讓你倍感壓力的話,那就辭退吧!讓其他人來處理這些事。

7、列張清單。

想要整理思緒、平複心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下你要做的事,每完成一個項目並在清單上把它劃掉的時候,會讓你有無比的成就感。

8、一時一事。

不要邊打電話邊疊衣服或是整理廚房,找一張舒服的椅子坐下,專心專意打電話吧!不要再邊查電子郵件邊做其他活動,在寫報告的時候關掉電子郵件功能吧!

9、做做園藝。

新鮮空氣和適當活動可以幫助減壓,讓你感覺身心健康,此外,清理雜草、看著種子開出花來、修剪枯枝所帶來的成就感會持續好幾天,至少是好幾個小時。

10、不看新聞。

嚐試做到在一周的時間內不讀報紙、不看電視、不上網,與新聞隔絕。從媒體每天帶來的痛苦中抽離出來,去度假吧!用看新聞的時間出去散散步,做做冥想或是寫日記。

11、帶狗散步。

無數的研究表明寵物可以減輕壓力。一項研究評估了240對夫妻的心髒健康狀態,其中有一半的夫妻養了寵物,比起那些不養寵物的夫妻來說,那些家裏有寵物的夫妻在壓力下明顯心跳較緩、血壓較低,事實上寵物比配偶更能緩解壓力。

12、香薰空氣。

研究發現香薰療法確實能夠緩解壓力。如今,我們有各種各樣的香薰方式,包括插電式芳香劑,精油揮發器,混合香料以及香薰蠟燭等。

13、忘掉股市。

光是收到你的季度對賬單應該就足夠讓你血壓上升了吧!事實上,那些密切關注股市的人的心理健康受到每日股市情況的直接影響,精明的投資者明白時間是治愈所有金融創傷的良藥,那麼,給你的投資項目一點時間,給自己放個假吧!

14、去安靜的地方。

圖書館、博物館、花園都是如今喧囂塵世中給你帶來平和寧靜的小島,在你家附近找個安靜的地方作為你的秘密基地。

15、做誌願者。

幫助他人可以讓你全麵地考慮自己的問題,也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快樂的人總是樂於助人的,幫助他人可以讓你更快樂。

16、學會獨處。

盡管與人相處是消除壓力的最佳良藥,有時你也需要獨處給自己充電並進行思考,獨自外出吃一頓午餐、看一場電影或是花一個下午閱讀、逛書店或古董店吧!

17、專注地散步。

也許你已經知道了,運動比鎮靜劑更能緩解壓力和焦躁不安的情緒。可是散步時也要照顧到自己的思緒,這樣會讓散步更加有益身心健康。

第六節自我超越是對自身能力的突破

自我超越是指在生活的多個方麵,包括個人和職業等方麵,都有一種特殊的精通和熟練,並能不斷生發和保持創造性張力。一個能夠自我超越的人,一生都會追求卓越的境界,自我超越的價值在於學習和創造。

有高度自我超越修煉水平的人,都具備一些基本特征。他們的願景和目標背後,都有一種特別的目的和使命感。

1.認識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希望演繹出輝煌的成就,創造出有個性的自我,我希望自己的學識,風度得到別人的賞識與讚美,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燈光閃爍的舞台上神采飛揚,在領獎台上感受國歌的雄壯。

作為一個平凡的個體,大多隻能在燈的背後議論,在領獎台前充當觀眾,沒有人關注,沒有人給予豔麗的鮮花和熱烈的掌聲。那麼我們難道就不能實現自己的成功嗎?

不是的,隻要我們能夠超越現在的自己,我們也能夠成功。成功的動力源於擁有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和拋開自我的局限。

沒有生活目標的人,生活的層麵十分狹隘。他們總是隻關心自己,隻關心眼前的一點利益。這種人就像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