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7章 朝堂事端(2 / 2)

李二陛下仔細想了想,這禮部尚書說的也有道理,匆匆正月十四到如今,不過是多日的功夫,現在想想,著實有些倉促了,不過李淵出殯入葬獻陵,也是李淳風算出來的日子,拖遝不得,如今大行皇帝歸位,這些瑣事重新擬定,也不是什麼難事,頂多日後記載之時,前麵加上改上尊號便是。

“準,太上皇諡號之事,諸位卿家有何見解?”李二陛下目光掃視群臣,出聲問道。

“啟奏陛下。”高士廉站了出來,說道:“先皇半生戎馬,馬背之上,刀光劍影之中為我大唐定鼎,開創大唐基業,諡號為武,再合適不過。”

李二陛下聞言點了點頭,覺得高士廉說的不錯。

“臣附議。”長孫無忌站出來說道。

“臣亦附議......”

高士廉起了個頭,底下群臣也是覺得,武皇帝,對於李淵來說,算是最好的詮釋了。

朝堂之上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李淵的諡號和廟號定了下來,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

玄世璟站在朝臣之中,果然,曆史的車輪還是一如既往的再往前行駛著,即便是李淵比之曆史上的李淵晚死了這麼兩年,李元景比之曆史上的李元景提早造反了兩年,或許這一點,才是玄世璟這隻小蝴蝶扇動起來的一陣微風。

李淵的諡號和廟號沒有改變,隻是李元景的結局,不到最後一刻,仍不為所知。

李淵的事了,接下來便是這朝堂上的重頭戲了。

“諸位愛卿想必也聽到了些許風聲。”李二陛下端坐在太極殿上房的榻上,對著下邊兒跪坐了一地的群臣說道:“前些日子的長安並不平靜,輔機奉了朕的旨意,連同三省官員,暗中監察長安,現在,就由朕,親口來告訴你們事情的始末。”

跪坐在下方的臣工們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閃爍著探究的目光。

“還有在大安宮荊王元景與東山侯玄世璟之間的一些事情,以及荊王元景元日前私離長安。”李二陛下繼續說道:“這些事情,非是偶然,乃是由十年前一樁舊案引發出的一樁驚天大案,經查實,荊王元景,於長安,私自勾結部分武德舊臣,重金收買朝中以原兵部侍郎孫耀庭為首的官員,又於荊州封地藏兵數萬,意圖謀反,為東山侯玄世璟所知,由此,二人之間便發生了後來的這些事情,所以,大安宮發生的事情,諸位想必也明白了吧。”

李二陛下此話一出,眾臣嘩然,雖說先前有那麼一絲猜測的苗頭,但是事情猜測和從李二陛下口中親自說出,這邊是兩個概念了。

也就是說,先前長孫無忌連同三省監察長安,是為了揪出隱藏在長安城那些連同荊王李元景謀反的官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