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2章 大考將近(2 / 2)

“如果真的是綠林道上的人,那還好辦些,隻要讓錢叔休書一封發往各路當家的手裏,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的。”瓏兒說道:“侯爺剛剛也說,出事的,都是要去常州及其附近上任的官員,那這些作案的人,會不會來自那邊呢?”

“很有可能,所以,現在常州那邊,也要著人去打聽,明日我便盡早讓房遺愛整理出那些被打了的官員的名單,然後著人在常州摸清楚他們的底細,看看能不能找出什麼疑點。”玄世璟說道。

瓏兒點了點頭:“那明日我便去與錢叔商量給道上的各個當家的寫信的事兒。”

次日一早,早朝之上,眾臣唱禮過後,吏部的尚書起頭,朝會上談論起了一件大事,那便是開春大考之事。

原本科舉大考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可惜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唯剩下明經、進士兩科,是為重中之重。

這大考,玄世璟回來之後倒是了解過一些,若說取明經、進士兩科所選拔出來的盡是些書呆子,也不盡然,進士考考的是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的則是時務策與經義,無論考哪一個,都繞不開這時務策。

說到底,都是些治理國家的大道理,可是大唐百姓真正需要的,是這些個大道理嗎?百姓們隻關心四時農耕,怎麼能吃飽穿暖,怎麼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

想到此處,玄世璟低下頭,嘴角露出一抹諷刺的笑容,縱觀千載曆史,從來沒聽說過哪個為了百姓製造出更省時省力的工具的匠人受人尊崇的,也沒見過那些個將玉米、花生、番茄等作物帶到中原的人揚名......

真是莫名的悲哀.....好歹後世還有李先生和袁先生。

這個時候的大唐,還沒有武舉這一說,所以在說到科舉大考的時候,盡是文官在議論紛紛的商議著策略,而武將們,這是眼觀鼻,鼻觀口的在一邊兒悄無聲息的站著。

每次趕上春季大考,過了上元將要開春都是這麼一番景象,也見怪不怪了。

科舉大考,對於考生們來說,或許是一次鯉魚躍龍門的好機會,對於朝廷來說,是選賢任能的好機會,而對於世家來說,諸方能夠拉攏的人,又要多出一些,而對於禮部和吏部來說,那就是無休止的忙碌,考場的安排,考生告身的檢查,最為重要的便是考卷的試題。

當然,大考之前忙碌的也不隻是禮部和禮部,大理寺也逃不過這麼一遭,到了大考的時候,整個長安城的巡查,也要嚴上三分。

如今玄世璟鮮少去大理寺了,一般都是下了早朝之後要麼呆在玄武樓,要麼就在神侯府帶著。

神侯府成立時日尚早,也有些事情,還需玄世璟去操持,比如說牢房中的那個密室,玄世璟打算再暗中著人擴建一番,將那密室做成神侯府存放檔案的地方。

這邊玄世璟走神想著神侯府的事情,而朝堂上,正為今年大考的主考官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