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詔書歸詔書,但是在世家之中,財婚之風卻仍舊流行。
從東山縣莊子上到長安城道政坊的公主府,隊伍整整走了兩個時辰,打頭的李恪這才進了道政坊。
因為聘禮的隊伍實在是太過龐大,打頭從明德門進了長安城,沿著朱雀大街走,再往東,路過國子監和東市,整個明德門除卻走聘禮的隊伍,剩下的也隻能零散的容納些許百姓進城,看到這架勢後想要進城的百姓,幹錯不走明德門,從明德門左右兩側的安化們和啟夏門進。
“今兒個這是誰家的定親隊伍,也太壯觀了,悄悄這送聘禮的,到現在還看不到頭兒呢。”城門口兒的百姓也不著急進城了,就在城門外麵看熱鬧,想要看看這送聘禮的隊伍,多久能進了這城門。
“你還不知道呢?上個月中秋節的時候,陛下在宮中禦宴上,下旨賜婚,將他最疼愛的晉陽公主,賜婚給了東山侯玄世璟。”另一百姓說道:“這東山侯在整個京畿,出了名兒的財大氣粗,今兒個可算是親眼看見了,瞅瞅這聘禮的隊伍。”
“這麼說,這東山侯的年歲可不算大,年紀輕輕的,哪兒來這麼多錢財?”另一人問道。
“一看你就是外地來的,今兒個剛到長安?”
“你怎麼知道?”
“現在莫說長安,就是整個京畿都知道,這東山侯名下有個商會,那商會的會長叫做錢堆,出了名兒的活財神,你說侯府能沒錢嗎?”
不僅僅是等著進城的百姓都聚集在城門口看熱鬧,便是朱雀大街上的行人,都駐足觀看這從未見過的壯觀的送聘禮的隊伍,等了一刻鍾,都沒見到隊伍的尾巴,好似走不完似的,源源不斷的從明德門進入長安。
肩挑手提的,雙人抬擔的,還有牛車、馬車載著的,琳琅滿目,絡繹不絕。
僅僅是那些露在外麵的,就足以讓人豔羨,更何況是裝在箱子當中看不見的,更令人遐想。
因為玄世璟與晉陽公主的盛事情,道政坊整個坊門的鐵柵欄都被推到一邊兒去了,大門四敞的迎接送聘禮的隊伍。
打頭的李恪還有禮部的官員騎著馬,到了公主府的門口。
這時候公主府也是大門敞開,李恪在門口下了馬,徑直走進了院子,羅正跟在李恪身後。
走到主宅門前一段距離,羅正拿出了聘禮的清單,開始唱禮。
而李恪則是與李承乾在主宅門口交換婚書。
宅子的四樓,晉陽在臥房之中,站在窗前,偷偷的看著下麵的盛況。
禮官唱禮,首當其中的便是六禮,這是風俗,與價值無關。
“大雁兩隻,肥羊百隻,陳酒八百壇,黃百米千石,玄纁千匹,束帛千匹。”
除卻六禮,便是侯府送來的實打實的聘禮了。
“銅錢百萬貫~”
“絲綢五千匹~”
“珠寶百箱~”
“金銀首飾五百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