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六百人,與長安城的兵員相比,一口唾沫吐在大海之中,有毛用。
別說周邊的屯駐的兵將了,便是整個太極宮中的侍衛,也不會少了千餘眾,更何況還有百騎司和暗衛,整個宮中有多少防衛力量,誰也不知道。
當初李二陛下是靠著宮變發家的,對於宮中的防範又豈能步了高祖的後塵。
“陛下,臣想了想......錦衣衛既然擅長收集消息,本身功夫又不差,要不,讓錦衣衛去遼東?”玄世璟小心翼翼的抬起頭來看著李二陛下。
“遼東?”李二陛下眯了眯眼睛:“倒是個好去處,遼東,包括三韓之地,一直是壓在朕心裏的石頭,也是自朕登基以來的一大心事,否則,朕也不會親征遼東了,說說你的看法吧。”
“是。”玄世璟應聲,將如今三韓之地的情況分析給李二陛下聽。
“泉蓋蘇文是個梟雄,但是如此局勢之下,也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遼東那邊薛仁貴坐鎮,朕還是比較放心的,但是一旦打起來,消耗的遠不是朝廷能夠估量到的,薛仁貴畢竟資曆尚淺。”
“陛下,如今水師營地在卑沙城,經常在海上與高句麗的水軍碰撞,劉仁軌大人在軍中也是經驗十足,若是水師與薛將軍配合起來,加上高桓權這個先鋒,拿下平壤城,問題不大,臣想,這當中關鍵,或許從平壤城內部下手也不錯,所以才有讓錦衣衛赴遼東一說。”玄世璟說道。
“繼續說。”李二陛下說道。
玄世璟腦子聰明,經常能夠想出尋常人想不到的辦法,敢做尋常人做不出來的事,這行軍打仗,聰明勁兒必不可少,古人雲,兵者,詭道也。
“如今平壤城內部,泉蓋蘇文當政,暴虐無常,平壤城之中的新舊貴族早已心生不滿,泉蓋蘇文已然失了人和,錦衣衛去遼東,可分派出一部人扮作商隊,進入平壤城,打著高桓權的旗號行事。”玄世璟說道:“高桓權雖然落魄,但仍舊是大唐認可的高句麗王室,如今平壤城內的貴族也沒得選,要麼迎奉高桓權,要麼,借著忍受泉蓋蘇文,直到死在平壤城。”
“讓錦衣衛去行離間之計,倒是個好辦法,隻是,錦衣衛能否但此重任?”李二陛下問道。
錦衣衛去高句麗,莫要忘了,語言便是一大難關。
“遼東那邊有常年與高句麗來往的商隊,而且上次陛下征戰遼東的時候,臣與江夏郡王為先行部隊,連下兩城,這兩城當中,有不少漢人,在高句麗人的奴役下過了二十多年的苦日子,高句麗話,不成問題,軍隊撤離遼東之時,那些人也留在了遼東,錦衣衛去遼東之後,這些人,可堪大用。”玄世璟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