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玄世璟說道:“臣信奉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初臣府上窮啊,莊子上的莊戶過的那不叫人過的日子,或許,那個時候不僅僅是臣府上窮,臣說句大不敬的話,大唐也是窮,百姓過的不好,如今,臣府上不缺錢財了,又豈能讓莊子上那些與臣同甘共苦的人再過那種日子?同樣,如今大唐也不窮了,大唐又豈能讓自己的子民,再去過那樣的日子?陛下是天下之主,是萬姓之父,兼濟著全天下,而臣,也僅僅是這一個小小的莊子的封主,能夠兼濟得聊莊子上跟著臣的莊戶,這是臣的職責。”
李二陛下聞言,連連點頭:“說的好啊,若是大唐多一些你這樣的人,大唐何愁不興,朕在有生之年,最想看到的,便是大唐的興旺,大唐的人丁興盛,大唐的百業興盛,大唐的士農工商,都要興盛。”
何其貪心,可是作為一個君王來說,這樣的貪心,絲毫不過分。
“陛下,一切都要循序漸進,慢慢來,大唐天下與臣這一個小小的莊子不同,大唐天下與臣這一個小小的莊子相比較,如同皇帝與縣令的區別。”玄世璟說道:“自陛下繼位以來到如今,大唐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是陛下與朝中諸多臣工之功勞,貞觀初年,朝廷弊端眾多,當初大唐打天下,人心都是靠許官收買,一直到武德年間,朝廷規製都是亂的,陛下繼位之後,這才革除弊端,將大唐一步步的匡扶到了現在,按照這個步子走下去,大唐還能更上一層樓。”
“是啊,不盡相同,但也並不是完全不同,大唐是由成千上萬的你這樣的莊子構建而成的,由小及大.......”李二陛下笑道:“算了,且不說這些,朕方才在書院的大門外,見一老者帶著他的孫子來這書院報名,手裏還拿著官府開具的戶籍證明,這是何意?”
“回陛下,讓這些孩子拿著官府的戶籍證明,也是不得已,書院的規定是招收十二到十四歲的學生,將年紀規定在一個範圍之內,也便於書院管理,再就是同窗之間的相處,年紀相差太大,雖是坐在同一處讀書,但是總歸怕他們玩不到一起,十二到十四歲這個年齡段,剛剛好,若是年紀小一些,性子不定,書院不好管教,畢竟書院不是給人看孩子的地方,年紀大了些,再來書院蒙學,卻是有些晚了。”
“有誌不在年高,雖說有些孩子,年紀大了,但是想要讀書,你卻將人家拒之門外?”李二陛下不滿說道。
“陛下,大唐男子十六歲就大多已經成親了吧?十六歲的男兒,就已經撐起一個家了吧?十五六歲的孩子,大多都訂了親,十六歲的娃娃,有的甚至都當爹了,雖然近兩年官府對此有所改善,但也非強製性,不還是按照百姓們的意願來嗎?十六歲的娃兒,當了爹,難不成要讓他們放下自己的妻子孩子,跑到書原來讀書?誰來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