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有趣了。
李二陛下對玄世璟在莊子上的書院之中為學生們上課很是感興趣。
而坐在李二陛下對麵的晉陽見到自家父皇這樣的神色,也能看出來,自家父皇對夫君在書院上課的事情想要知道的更多。
先前不管是李淳風的事情還是丹藥的事情,又或者是到了最後涉及到長孫無忌和太子的事情,玄世璟都對晉陽說過,因此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晉陽雖然人在莊子上,但是她也是知道的。
她也知道,或許,自家父皇來東山縣莊子上這一趟,並非僅僅是來看望自己的,應該是還有別的事情,想要從自己的夫君那裏得到答案。
“哦?朕之前雖然知道璟兒經常在莊子上的書院教學,但是還真不知道,他教學生什麼呢。”李二陛下說道:“之前東山縣也就隻有一處學院,學院的學生,都是十多歲的孩子,他能教的了,但是現在,東山縣的書院裏的學生,學問也是越做越深了,也是分門別類,他還能教嗎?”
“父皇,夫君他在學院裏教授的課程,並非書本上的那些文章學問,主要是幫著學生開拓眼界,夫君常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上的學問很深刻,即便是花費一輩子的時間,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的將古人的所留下來的東西全都研究透徹,所以書院裏的學生,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都會挑選一門自己十分擅長的功課學下去,其餘的,閑暇的時候盡量涉獵一些就是了,人這一輩子,能夠抓住一門學問研究透徹,就已經很厲害了,而要研究透徹這門學問,除卻手不釋卷努力讀書之外,更重要的是躬身實踐。”晉陽將玄世璟之前在書院之中對學生們解釋過的話拿來,在自家父皇麵前又說了一遍。
晉陽覺得,自家夫君的這番話是有道理的,與其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不如博一門而精通。
“倒是新奇。”李二陛下說道:“如此一來,他就不怕他的學生將來參加春闈會吃虧?”
朝廷的春闈題目涉獵的十分廣泛,以國子監的學生為例,對於諸多功課,並非要求他們專精通一門,而是盡量做到樣樣精通,這樣一來,在春闈考試之中,遇到一些難題能夠解答上來的幾率就大了許多,而且精通這麼多學問不是壞事。
而玄世璟則恰恰覺得,能夠專心精通一門學問已經是不易了,其餘的,有個大致的了解,能夠涉獵到就足夠了,專心研究一門學問,達到大成,總比什麼學問都吊兒郎當的懸在半空中要好。
比如將來要做官的學生,沒有讀書天賦的學生,但是功夫好,身體健碩,那就去做校尉,去做將軍就好了,功夫好,讀書也好,有心要從軍的,那就按照一軍主將的標準來培養。
沒有習武天賦的人,那就單純的讀書好了,參加春闈,而恰恰,以入朝為官為目標的學生,身上的擔子是最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