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隋的水師可是到過高句麗附近的海域的,而且還去過台州,由此可知,當初隋朝的水師也是不弱的,隻是後來在對高句麗戰爭的時候,水師沒有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來,而且,前隋派遣到遼東的水師似乎也有些問題。
從書房裏找出來的書籍當中有記載,隋煬帝在位期間攻打高句麗,曾派遣水陸兩軍,一起攻打高句麗,其中,水路上的軍隊,從山東出海,到大同江附近登陸,準備配合陸地上的隋軍,兩頭夾擊高句麗。
如此計策,按理說與先前玄世璟攻打高句麗所用的辦法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水師,隻是前隋派遣的水師數量沒有那麼多而已,隋朝派遣的水師有四萬多人,而當初玄世璟攻打高句麗的時候,可是調遣了遼東地區所有的水師,到後來連揚州的水師都北上了。
畢竟當時高句麗是與百濟聯合起來了,而且那時候的高句麗與前隋時期的高句麗也是有些不一樣的。
前隋攻打高句麗,雖然消耗掉高句麗一部分國力,但是中原大亂的時候,高句麗趁機在東北遼東方向又暗戳戳的發展了起來。
一方麵中原不斷的消耗,另一方麵,高句麗卻是飛速的在發展。
因此,到了李二陛下要大高句麗的時候,高句麗已然雄踞在遼東,李二陛下禦駕親征,雖然沒有大獲全勝,一舉拿下高句麗,但是也是消耗掉了高句麗不少,再加上大唐有火藥,有高桓權,一邊打,一邊分裂高句麗,到最後,也是讓玄世璟撿了便宜。
至於前隋打高句麗,過去的事情,玄世璟不做評判,但是從書上記載的事情來看前隋的水師,顯然與玄世璟所想的有一定的出入。
前隋派遣水師前往高句麗,與地麵上的軍隊共同夾擊高句麗,水師一度逼近了高句麗的國都平壤城,但是高句麗人也不是傻子,那時候的高句麗也沒有高家與泉家的這些破爛事兒,因此朝中聰明人還是有的,他們知道如果在正麵戰場上硬碰硬的話,肯定是打不過隋朝的軍隊的。
因此,他們也動了腦子,想了個辦法。
四萬人的水師對於隋朝的大軍來說算不得什麼,但是對那時候的高句麗,這可是不少人了,因此,高句麗人選擇放棄高句麗的國都——平壤城。
隋朝大軍長驅直入,進入平壤,並且還在平壤城內發現大量的戰利品,但這也隻是誘敵之計罷了。
平壤陷落,隋朝軍士認為,戰爭已經結束,或者說距離結束不遠了,因此,放鬆警惕的同時,還出現了哄搶戰利品的情景。
而高句麗人趁機利用隋軍哄搶戰利品的情況,對隋軍發動突襲,消滅了平壤城內的隋軍……
正所謂兵不厭詐,高句麗人便是利用了這一點。
至於這件事的真實性,玄世璟也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