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意思是,與玄家交好?”竇師綸說道:“可是,玄家會願意嗎?”
“為何不願意?”竇衍說道。
“這......要說原因,方才大哥說的,咱們竇家的小輩與玄世璟之間的......”
“玄世璟幫著大理寺,查清楚了尚烈的事情,此事也算是幫了咱們竇家,若是借著這事兒,與玄家接觸,玄家會拒絕與咱們竇家交好嗎?”竇衍說道:“雖然現在玄家在朝中,在長安城中風頭無兩,但是終究是新興的大家族,底蘊尚且單薄,咱們竇家呢?上溯幾百年,底蘊深厚,主動與之示好,若是玄世璟再拒絕,那可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要把他往客屋裏請,他非要往驢屋子裏拽。”竇衍說道:“至於之前的事情,都不算什麼大事兒,雙方也都能放的下不是嗎?”
竇師綸點點頭:“這倒是,不過大哥打算怎麼與玄家交好?”
“不著急,明年夏天,明德書院不是還要招學生嗎?咱們竇家也有那麼一兩個小子,也到了該入學的年紀了。”竇衍說道。
竇家家族之中,十二三歲的子侄後輩,一般都是府上請了先生,或者是自家教導,等到了年紀大了,才會去國子監去讀書,但是顯然竇衍已經不打算這麼做了。
他想要將家裏的孩子送到東山縣書院去,將來報考文學院,而不是選擇國子監。
並非說國子監之中就沒有竇家的後輩了,大家族一向如此,雞蛋從來不放在一個籃子之中。
竇衍也不擔心竇家的後輩在東山縣的書院之中荒廢了學業,仔細算起來,東山縣書院的先生分量比國子監的先生要重的多。
國子監如何,竇衍也是再了解不過了,國子監的,大多是官員,東山縣莊子上的書院的先生,許多曾經是官員,但是現在,都隻是單純的教書先生,在書院之中,安安穩穩的教書育人,名聲不比當官來的難。
聽到竇衍的話,竇師綸也點頭同意了自家大哥的提議,把家裏的孩子送到書院去讀書,一來對家裏的孩子是好的,而來,竇家也與書院之間有些聯係了,往後不管書院的好壞,對竇家都沒有壞處。
至於國子監,他們自己成不成,就看明年的春闈能給出個什麼答案了。
鄭家人與洛陽錢莊之間的事情還沒有消息傳出來,被李承乾壓的死死的,所以竇家也隻是謀劃著自家與玄家之間的關係,謀劃著與書院之間的聯係,並沒有想到玄世璟這會兒大張旗鼓的擴建書院,目的是什麼,是針對什麼。
隻要玄世璟與李承乾之間的謀劃不泄露出去,旁人永遠都不會知道,玄世璟這是在為與世家大族對抗而做準備。
世家大族不是霸占著朝中的官位資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