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於誌寧怎麼得罪李承乾了,這說出來,讓玄世璟也覺得這於誌寧,官沒白丟,簡直就是作死小能手了。
現在李承乾坐朝理政,他是太子,李二陛下在後宮之中修養身體,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不問政事了,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全是太子拿主意,群臣也都默認了這種方式,現如今除卻一個名頭,那太子就等同於陛下了。
李二陛下也想如此順順利利的將權利移交到太子的身上。
偏偏就有不識趣的,不用多說,這個不識趣的就是於誌寧。
於是乎,於誌寧就被打發過來了,而且,李二陛下也默許了,還帶上了一個高季輔,高季輔也曾是東宮的屬官,太子坐朝之後,成了李承乾的左膀右臂,在朝中擔任吏部侍郎,這次完全是被於誌寧給牽扯進來的,不過若是單純的牽扯的話,應該不至於丟了官,所以玄世璟覺得,高季輔到書院來,這當中應該還有別的意味。
高季輔可是吏部侍郎啊,現在會試結束,也要到出成績的時候了,不由得玄世璟不多想......
對於於誌寧和高季輔兩個人,曾經蕭瑀和高士廉都在朝堂之中,與他們同朝為官,自然知道這兩個人,於誌寧沒什麼好說的,完全是自找的,去得罪李承乾,也是給李二陛下找不痛快,但是這個高季輔,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當玄世璟將於誌寧被李承乾丟到這書院的原因告訴蕭瑀和高士廉之後,兩人相視一笑,都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
他們兩人應該也能猜測到吧,畢竟於誌寧的脾氣,不難了解,至於這個高季輔,到了書院以後再說吧,反正肯定不是白來的。
關於於誌寧,蕭瑀和高士廉都知道,雖然說是交代給玄世璟的,但是書院之中,能安排勸說於誌寧的,就隻有他們兩人。
高士廉是李承乾的舅姥爺,自家外孫子這是遇到頭疼事兒了,要他這個當舅姥爺的出手,高士廉也不能坐視不理。
至於於誌寧這個強驢,等人來了書院見到人之後再說吧,反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雖然於誌寧不可能在書院一直待下去,但是可以想到,絕對不會這麼快就回到朝廷之中,要是就來書院這邊待上個十天半個月的,那李承乾也就不必費這麼大的事兒了。
照玄世璟估計的話,於誌寧最少在書院裏也得待上半年。
不過這麼一來,於誌寧自己就會著急了吧,離開朝堂半年的功夫,到書院這邊,就等同於修身養性了。
於誌寧這人,學識有,到書院這邊來,也能人盡其才,單純的讓他幫忙教學生讀書的話是沒問題的,至於其他的,就算了吧,他這個人的脾性不適合去引導學生。
先前李承乾的性情不得李二陛下喜歡,於誌寧可是功不可沒啊,玄世璟又怎麼能讓學生們去走李承乾走過的錯誤的路呢?前車之轍,後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