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就是辦法嘛,等我想到了派人給你送信。”玄世璟無奈說道。
別說,要是大唐真要打仗,工學院這邊,得出不少力氣,至於工部那邊,雖然工匠大多數也是工學院出去的,但是玄世璟不太想跟那邊的人打交道。
去了之後人家跟你打官腔,這誰受得了,尋常時候也就罷了,萬一真打起來,有扯皮的功夫還不如多幹點兒別的事兒。
李泰這個小心眼兒啊.......
玄世璟理解了李二陛下的意思,三省的幾位大臣也明白了李二陛下的意思,李承乾自己也知道他父皇的意思,好歹是父子,所以有些事情,外人不可道也,人家父子心裏清楚。
所以,即便是玄世璟回到莊子上之後,長安城這邊,關於吐蕃還有熊津和倭國的消息也源源不斷的送到了玄世璟的手中。
這樣的意思很明顯了,那就是太子需要玄世璟的幫助。
李承乾長這麼大,還是頭一回在沒有李二陛下插手的情況下麵對這樣的一場即將到來的戰爭,還有可能是東麵西麵一起開打,同時對付三個國家。
新羅雖小,但是不可小覷啊,這些年跟在大唐後麵屁顛兒屁顛兒的,發展的也不錯,尤其是大唐平高句麗和百濟的時候,新羅就在一邊兒跟著吃肉喝湯呢。
玄世璟覺得,新羅這就是吃飽了撐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膽子肥了,敢覬覦熊津的地方了。
這一點玄世璟倒是真沒想這麼多,他沒有想過,現在新羅國內一片升平,人多,地方小,想要發展,卻是三麵環海,不盯著熊津的地方還能盯著哪兒,倭國?還不如著眼熊津呢。
所以,新羅發展起來了,想要擴地盤,就一定會與大唐有摩擦,就如同第二個高句麗一樣。
不然先前高句麗四百五十萬的人口就靠著島上那點兒地方養活?所以高句麗才不斷的侵蝕大唐的領土。
從源源不斷的消息來看,新羅和倭國已經是穿一條褲子了,那位齊明天皇已經解決掉了國內的爭端,野心膨脹之下,也想對大唐動動刀子了。
那位女天皇能夠複辟成功,一個中大兄皇子對於她來說,也就不值得一提了,否則,她又怎麼會重新坐在天皇的位子上,而不是中大兄皇子繼位呢?
鬆讚幹布死了之後,吐蕃的內部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早先祿東讚還有借口拖著,說等到鬆讚幹布的葬禮結束,新的讚普繼位的事宜結束之後一切再談,現在拖著的借口也沒有了,想要轉移矛盾,就隻能打仗了,借著打仗,將那些反對他的吐蕃貴族全都送到戰場上去,至於他們是死是活,祿東讚就不管了,一方麵借著打仗把他的政敵都給弄死弄殘廢,一邊從戰爭之中獲取利益,等到他在當中撈夠了好處不想打的時候,再派人到大唐求和,將一切禍事的起源都丟在那些戰敗的貴族身上。
說白了就是甩鍋。
好處也有了,鍋也有人背了,祿東讚也是好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