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8章 詔回長安(1 / 2)

大唐對上吐蕃,唯一的一點劣勢就在於地形方麵,而現在李靖將原本吐穀渾的地盤拿了下來,那麼,大唐就可以在那裏練兵了。

那邊也是高原,大唐若是在那邊練兵,循序漸進,等到大唐的兵能夠適應高原的氣候之後,那麼吐蕃就再也無險可守了,順著積石山拿下多瑪和泊海之後,那吐蕃便是四處環山,與大唐之間以山脈做阻隔,能夠出山的路就隻有那麼幾條,而這幾條路的出口,卻都有大唐的屯兵重鎮,比如說陽關、石城、播仙鎮,都是建在山脈尾處,也就是吐蕃下高原的出口,這裏是屬於隴西道的,而大唐西邊這邊,若是能拿下那些地方,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那邊的山脈地勢,大軍想要通過,難如登天。

或許祿東讚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派遣的使者到長安城與李承乾何談的時候,也是針對被李靖拿下的那些地方據理力爭,想要從大唐手中拿回來。

但是李承乾是不可能放手的,犧牲了將士拿下了地盤,到了大唐的口袋裏哪兒有再拱手讓出去的道理?就算是不讓出去那些地方,李承乾照樣能把大唐能拿的好處都拿到手。

李承乾是太子,又不是皇帝,即便是在這方麵上吃相難看一些,做的過分一些,大不了就讓李二陛下出來,把李承乾禁足在東宮十天半個月的就是了,反正好處已經到手了,禁足算什麼?

等到事情結束之後,李承乾也算是邀請他父皇李二陛下和他演一出好戲了。

大唐仍舊是那個仁德的大唐,至於過去的事兒,誰還會替它呢,等過個三五年,就不會有人記得李承乾敲竹杠的事兒了,人們隻會記得,吐蕃兵犯大唐,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大唐東西兩麵作戰,不但滅了新羅,還打到了倭國的本土,壯哉大唐!

想要歌頌一件事情,就要看這件事情流傳的範圍是否廣泛,知道的人是不是多,要跟大唐比人多嗎?想要跟大唐比強勢嗎?

甭管是什麼事兒,誰強,道理就在誰的手中。

原本吐穀渾的地兒是李靖正大光明打下來的,入了大唐的口袋,大唐不想掏出來,誰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至於李承乾掏空了邏些大半財富,這是吐蕃為他們發動戰爭所付出的代價。

與吐蕃談妥當了之後,邏些那邊也派人將大唐要的東西送到了長安,而吐蕃的使節送信回去之後,李承乾就讓三省下了詔書,將玄世璟從安北都護府調派回來了。

在這場戰爭之中,玄世璟負責的安北都護府沒有打起來,但是玄世璟卻是有功勞的,若是沒有玄世璟,西邊兒對吐蕃,唐軍的戰線肯定要崩,當然,若是沒有玄世璟做後援,李承乾也不會讓李敬玄到河西去。

現在戰局已定,玄世璟樂得回長安城,回長安城就等於是可以回家了。

玄世璟在接到詔書之後,就告別了阿史那·思摩和契苾何力,離開了安北都護府,和高峻還有常樂一同快馬加鞭的趕回了長安城。

而阿史那·思摩和契苾何力則需要繼續留在安北都護府,等待戰事徹底結束之後,再聽從朝廷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