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章 大唐的眼光與步伐(1 / 2)

薛仁貴自己擔心這些也不是沒有道理,想想偌大的一個熊津都護府,下麵的官員,全是薛仁貴在節製,加上薛仁貴在熊津手握重兵,幾乎等同於一方諸侯了,朝廷這邊能不管不問?

皇帝會放心?大臣會放心?就算皇帝放心了,朝中的大臣也得找機會在皇帝麵前給他上眼藥,那時候,薛仁貴就算是規規矩矩的,那也抵不過三人成虎,所以薛仁貴害怕了。

“你說的倒是有道理。”玄世璟說道:“不過你現在坐在這個位子上,也是實勢所早就出來的局麵,新羅剛定,就如同幾年前高句麗和百濟被平了一樣,新羅的地盤才剛剛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中,那邊一切事情,都要從頭開始,還是那個理由,你比朝中的任何人都熟悉熊津那邊,所以那邊的事情,你是當仁不讓,所以,原本新羅的地方上的建設,還是需要你來總領,等到幾年之後,那邊太平了,不會生亂子了,那些人都真真正正的歸附了大唐,能為大唐做出貢獻了,到時候你也就不會被釘在那個位子上了,所以,不必恐慌什麼。”

薛仁貴在那個位子上做不久的,整個熊津道,都在薛仁貴的手底下,朝廷又怎麼可能把薛仁貴長久的放在那裏呢?估計等收了的新羅的地盤被薛仁貴整頓明白了,朝廷就會重新派遣一批官員到那邊,該接替的接替,該怎麼著的怎麼著。

至於薛仁貴,無非就是兩條路,一是回長安城,他在熊津立下了這麼多功勞,有那麼多的政績,在長安城,在朝堂上,必然是有一席之地,另外一條路,無非就是還會留在熊津,不過那時候的薛仁貴手中的權利,肯定不比現在,即便是手中的兵馬,也要被分出去。

朝廷現在對熊津道的重視還是不夠啊,打下來容易,但是守住,真正的讓它變成自己的地盤,這難。

所以現在這難題是落在了薛仁貴身上。

朝廷在讓他扛著這個難題。

保不齊新羅的百姓之中還會有一批比較有血性的人呢?趁著大唐一個不注意,就想要學高句麗餘孽一般,想要複國,或者是聯絡倭國。

倭國可是剛剛丟了島根県,把偌大的銀山拱手相讓給了大唐,要是有機會的話,他們會不取回來?

隻是這個機會,估計如今這一代的倭國人,他們是等不到了。

如同後世島國建著鷹醬的軍事基地一樣,整個島根県,幾乎已經成了大唐在海外的軍事基地了,就是為了護著島根県的銀礦,這可是大唐好不容易拿下來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爭機會所拿下來的,大唐抓住了這個機會。

等到這個難題被薛仁貴解決了之後,薛仁貴就可以安心了,因為朝廷會給他挪窩。

“但是最近朝中已經有風聲,有不少人在陛下麵前上奏,說起熊津的事兒了。”薛仁貴說道:“若是陛下問起來的話。”

“你問心無愧,你怕什麼。”玄世璟笑道:“放心吧,陛下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關於熊津,當年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一切就都已經謀劃好了,如今一切,不過是在計劃之中,按照計劃之內的路子在走而已,無需擔心,而且,你要處理的,不僅僅是熊津的問題,莫要忘了,大唐在倭國的島根県還有軍隊,還有銀礦,到時候從倭國運送出來的銀子,不是走熊津,就是要過海直接到登州,熊津半島地區,可是大唐對倭國的一塊跳板,所以這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朝中言論滿天飛,隻要陛下相信你,隻要你還效忠大唐效忠陛下,那就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