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一樣了啊。”於誌寧也有些感慨,當年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現如今李承乾成了皇帝的日子,變化還真是大。
“所以,時至今日,這事兒,朕也不瞞著老師,有老師在朝中幫朕,朕對這件事情的把握,也就更大了。”李承乾說道。
於誌寧就知道,皇帝召見他不在宣政殿,而是在這禦花園,也肯定不是來單純的找他散散步,談談話這麼簡單。
“陛下請講。”於誌寧拱手說道。
“老師說的,怕這件事情鬧大了,朝廷裁撤的官員多了,空出來的位子多了,影響朝廷辦事,影響天下安穩,其實,朕今日將老師找來,也就是為了給老師打消這個疑慮的。”李承乾說道。
要是放在以前,李承乾不會跟於誌寧說這些話的,自李承乾登基以來,也是暗中觀察了於誌寧這個人許久,結果發現,於誌寧這個人,還跟以前一樣,跟他在東宮做太子的時候一樣,一點兒沒變,於誌寧是個可以相信的人,所以李承乾信於誌寧,能把於誌寧拉到自己身邊兒來,所以能夠告訴他一些想法,讓於誌寧知道,往後在朝堂上,君臣之間,也就更好配合了。
現在玄世璟不是在外頭嗎?那長安城,宮中,朝堂上,就得有個能夠跟李承乾配合的人,這個人,就是於誌寧。
“陛下是有了萬全之策?”於誌寧問道。
“洛陽的新縣令,不知道老師有沒有注意過這個人。”李承乾說道。
“趙俊,貞觀二十六年的進士。”於誌寧說道:“對了,這個趙俊,是齊國公玄世璟莊子上的那個文學院的學生,當初參加朝廷的春闈,闖出來的,後來就一直在翰林院做事,說起這個人,也是有些能耐,性子也穩妥。”
“也就是說,這個趙俊,是個可用之人,也能算得上是年輕才俊了,是吧。”李承乾問道。
“算得。”於誌寧回應道。
“像趙俊這樣的青年才俊,翰林院有不少,他們缺少的,不是才華,隻是一個機會,錢莊的事兒,抓起來的官員,騰出來的位置,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機會。”李承乾說道。
李承乾這麼說,於誌寧也就明白了,陛下這是要啟用翰林院的那些年輕人了,於誌寧仔細的回想了一下,翰林院之中的那些年輕人的出身,有七成是出自東山縣文學院的士子,與世家之間幾乎毫無瓜葛,說起來,人家現在是天子門生。
東山縣的文學院的先生,皆是天下有名有才之士,而東山縣書院的總院長,之前名義上可是如今的陛下,李承乾,雖然現在這個名頭成了太上皇的,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影響一點兒都沒有,畢業出來,闖過了春闈,入了榜,人家依舊是天子門生。
看來,關於這後邊兒不缺的事兒,陛下心裏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了。
之前於誌寧也是沒想到這一關節上,現在李承乾一說,他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