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書院收的名額是有限的,那些高門大戶人家的孩子起點要比尋常人家的孩子要高多了,要是按照一般的考試來書,肯定就沒有那些莊戶家的孩子什麼事兒了。
明德書院本來就是一處啟蒙書院,至於那些已經有了基礎的孩子,到書院裏,也學不到什麼東西了,但是人家依舊要來,並非是衝著明德書院來的,他們隻是把明德書院當成了進入文學院的一個墊腳石,一個階梯而已。
但是李二陛下是不樂得見到這樣的情況的,玄世璟也不願意見到這樣的情況,因此,明德書院在招生的時候,就拒絕了那些起點高的孩子,但是反過來,卻是開放了文學院的錄取範圍,也就是說,別的地方的學子,依舊可以考文學院,但是得看成績。
至於明德書院升學進入文學院,到那時候,明德書院出來的學生,他們的起點,就跟外麵的那些學生一樣了,想要進文學院,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進入文學院的門檻,並不會對明德書院降低什麼,一切,看自己。
說是在明德書院之中不好好學習,指望著能夠因為是明德書院的學生而優先錄取,那不可能。
莊子上的書院人氣兒高了,結果也是帶動了其它的幾處書院發展,就算是高門大戶出身的孩子,也有不愛習文,喜歡習武的,喜歡研究醫術的。
醫學院有一批學生也到軍中去了,做了軍醫,而針對這個,朝廷也聯合兵部那邊頒布了相應的法令,軍醫在軍中,根據功勞大小,也可算軍功。
不僅僅是上戰場殺敵有功勞,在戰場上將傷兵抬回來,在營地裏救治同袍,也是有軍功的,因為救了人之後,人的傷好了,會繼續上戰場殺敵,給朝廷省了撫須的銀子,也是挽救了人的命。
一些小門小戶的,家裏有家資的,也在考慮讓自己的孩子走這一條路,但是醫學院的招生在針對性上,甚至比文學院的人要更嚴格,脾氣不好的不要,心思不夠細膩的不要,丟三落四的不要,甚至書都讀不明白的,也不要,喜歡端架子的,不要。
孫思邈好脾氣,但是不代表會在這方麵放鬆,一旦放進來不合適的人,成了醫者,那真是害人害己了。
每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孫思邈都會親自過目。
不僅僅是長安城的人,就連大唐別的地方的人都聞名而來,想要進入東山縣的書院。
因為,這裏有通往做官的路,有通往進入朝廷的路,能夠讓讀書人,進入皇帝陛下眼簾的路。
不管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來,隻要你附和了條件,東山縣的書院也不會將人拒之門外。
不過,最火熱的,應該依舊是明德書院了,在人們的潛意識裏,明德書院依舊是進入文學院的最好的途徑。
但是明德書院隻招收普通莊戶人家沒有基礎的孩子,甚至進了書院之後,還要教你讀書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