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寬勇忙著晨泰焊機項目的同時,陳軒正焦急的關注著彩雲集團的進展。按照與黃總的溝通,接下來將開始進行業務需求調研和方案講解。最近幾周,這件事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每次陳軒追問黃總時,得到的答複總是:“正在做相關準備,如果沒有意外,下周應該可以。”
時間就這樣流逝。在這個流逝中,晨泰焊機項目塵埃落定。普思大區從上到下都知道這個消息,楊滔在不利局麵下,逆襲了晨泰焊機項目,從反麵證明了目前普思銷售團隊的不成熟。這種氛圍給大區整個銷售團隊帶來巨大的無形壓力。作為這個項目的銷售,李寬勇承擔了大量的壓力。盡管李寬勇明白,這個責任由自己來背合情合理,但每當有人顯得關切的問起自己晨泰焊機項目為何丟單時,李寬勇總要痛苦的回顧一遍令他自己不愉快的經曆。阮仲勝安排了一次大區銷售人員的溝通分享會,由李寬勇總結晨泰焊機項目的得與失,在會上向所有銷售人員做分享。盡管李寬勇對這一分享十分抵觸,不過仍然視作總結得失的良機。
在李寬勇的總結中,晨泰焊機項目的失敗歸咎為四點:1.對重要信息的選擇性忽視;2.對“執線人”的依賴和盲從;3.對決策流程缺乏深度理解;4.缺乏對關鍵決策人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這一總結,並不完全令阮仲勝感到滿意。在分享會上,阮仲勝最後做了補充,“楊滔作為普思的核心員工,到競爭對手華富軟件,並且和普思展開直接競爭,其職業道德令人懷疑。如果簽訂了競業協議的情況下,是可以起訴他的。普思大區內部員工在晨泰焊機項目上是否有可能有關鍵信息的泄露,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大區要開展員工保密教育,運營部門要開展對crm係統和日常跟進動作的嚴密監管。”這一表態將分享會從項目的事引到了對具體人的攻擊上,令所有銷售感到不安和不知所措。
陳軒心中對這一表態是抵觸的,特別是針對楊滔和員工泄密的“猜測”,實屬空穴來風。陳軒看了看江路白,江路白倒是聽得十分認真,關鍵處還在做筆記。陳軒又看了看葉政,葉政沒有明顯的表情,並且也感覺到了陳軒在看著自己,抬頭正好和陳軒四目對視。在阮仲勝講完後,葉政代表銷售部門做了總結和表態,他提到“全體銷售人員要對自己的項目和保密負責,對項目跟進動作負責,也要全力配合好運營部門的抽查。”他的這一表態,繞過了對楊滔和員工是否泄密的評論。
晨泰焊機項目的丟單,讓整個普思大區的銷售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在楊滔麵前,還功力尚淺。李寬勇作為當事人,感受最深。當時的李寬勇並不知道,晨泰焊機項目在他銷售生涯中的重要影響。實際上當幾年後,李寬勇和楊滔再次直接競爭時,他總是時時用晨泰焊機項目提醒自己楊滔有多麼強大。那時,從內心重視對手的李寬勇,麵對項目如履薄冰的李寬勇,已經變得十分強大,令楊滔感到難以招架。不過此時,他仍需要自己走出晨泰焊機丟單的陰霾,並重新上路。
陳軒實在已經等不及彩雲集團的進度了,於是直接出現在了黃總的辦公室中,希望用這種方式推動項目。陳軒清楚,黃總作為彩雲集團的副總裁,完全有能力推動項目盡快進入業務需求調研。在陳軒表明來意並提出下一步的建議時,黃總的答複出乎了陳軒意料,黃總說道:“經過公司商議決定,由於彩雲集團的業務發展快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業務調研涉及到很多業務部門,需要大量的時間,同時項目時間又非常緊。所以,這次選型我們將通過兩個階段來實現,第一個階段,以集團管控為主,各廠商根據對幾個高管的溝通和經驗,提出對彩雲集團的管控建議和方案框架。我們在此基礎上確定供應商。確定供應商後,再做細致的業務需求調研。在高管溝通之前,廠商要對自己的標準解決方案和案例情況做專門的介紹,確保在這個行業是有充分經驗的、方案和產品是成熟的。”
陳軒對沒有經過業務調研就進行方案介紹、先選定供應商再調研業務的思路心中並不認同,對黃總說道:“沒有經過業務的調研,廠商對彩雲集團的認知並不清晰,很難從方案上給出最佳建議。況且根據框架方案就選定廠商,未來在業務上一旦不能滿足,就損失很大。”
黃總笑著回應陳軒這一看法,說道:“這種情況就最能看出軟件廠商是否有足夠經驗和實力了。目前這是公司會議一致確定的選型方式。我們就按這個來做吧。”
黃總的這一表態,讓陳軒難以繼續反對。於是,朝這個選型方向盡快開展工作,成為了陳軒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難題很快擺在了陳軒麵前,普思軟件誰對生物製藥企業及綜合集團的信息化建設熟悉呢?陳軒想起了另一個大區曾經做個一個類似的客戶,不過企業規模和彩雲集團相比有一些差距,不過聊勝於無,有經驗比無經驗要好。陳軒很快找到了這個項目的一些方案材料,並和江路白一起協調了一位谘詢顧問,約定時間向黃總做一次交流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