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劉同在綿陽中學的演講獲得高中生極大共鳴,滿堂掌聲,原來很多學生不想考大學的原因是這樣的,原來孩子心裏是這樣想的,力薦各位家長老師閱讀
綿陽中學的同學們,你們好。
我現在很緊張,印象裏,我人生大概有兩次極致的緊張。第一次是我高考的時候,因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大學。第二次是我幾年前去清華和北大演講,那是我根本不可能考上的兩個學校,麵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霸,我很忐忑。
但後來我想通了。我讀高中的時候不如別人,排名落後,輸了同學一大步。但是進入社會之後,我很努力地工作,慢慢取得了成績,走到今天,我可以大聲地說一句,看,我並沒有輸。對我來說,人生不僅僅隻有高考才是最重要的門檻,其實人生一段一段全都是檻。
每個檻都要努力,都能努力,都有機會去努力。
今天想和大家說的題目是“我們為什麼要考大學?”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免不了回憶過去,感慨萬千,那是我不願意回首的日子,因為它對我來說太黑暗了。
三年前《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新聞,說是一個父親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讀大學,因為他認為讀大學要四年時間,一共要花掉八萬的學費。讀完之後找的工作可能一個月工資也就兩三千塊錢,他認為好不劃算。那個父親說我讓我女兒高考之後直接去打工就好了,四年怎麼著都可以賺個十幾萬吧。然後這十幾萬還可以創業、買房子、做投資,多好。
新聞一出來,人人嘩然,大家開始瘋狂討論。
說句實話,如果那個時候我還在讀高一或高二,我肯定會特別興奮地拿著這張報紙給我爸媽看。我會說你們看,學學人家的爸爸,都不要他女兒讀大學的,多棒。我還會跟他們說,你們別逼我考大學了,就讓我早一點工作吧,提前給你們賺錢養老,早日實現我的價值,多好啊。
現在想起來,為什麼高一、高二的我會這麼認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一個人為什麼非要成績好,成績好不就是為了讓老師開心,讓爸媽有麵子嘛,讓七大姑八大姨羨慕,指指點點說瞧人家孩子多棒。但是這些,跟我有什麼關係啊?
那時我特別羨慕一些同學,他們好像天生就特別會學習,小學前十名、初中前十名、高中前十名。他們應付考試不費吹灰之力,人家是一做就全對,我是一看都不會。我絞盡腦汁也做不出來的那些題目,他們微微一笑就知道答案了,完全用智商碾壓了我。久而久之,在我心裏認為,學習好、成績好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是白日夢,而我的存在就是個笑話,就是為了襯托那些學習好的人。
從踏進校門開始,我就從來不知道成績好到底是什麼感覺。我認為自己完全不具備學習能力,那我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去考大學,讓自己輸個徹徹底底呢?
直到高三的時候,我有同學要去長沙的湖南師範大學考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係,就問我說劉同你要不要去考?說實話我哪學過什麼普通話啊?我普通話真的超爛的。但是我想反正高三了,我也不想考大學,閑著也是閑著,如果我跟著去考了,萬一傳媒大學的招生老師又聾又瞎呢?萬一把我錄取上不是挺好的。然後我就跟我媽說我想考播音係。我媽平時很摳門的,可這次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問我需要多少錢,我說500,我媽立刻就給我了。
我之前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去過大學。但我就這麼大著膽子去了。
事實證明中國傳媒大學的招生老師不聾也不瞎,我初試就被淘汰了。我的那些同學都過了複試。
既然如此,我就幹脆死了心,來都來了,那就在校園裏隨便轉轉唄。於是,在我同學去參加複試的時候,我就繞著整個大學城(由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組成),一點一點地逛。我看到那些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大學生們,結伴成群,一起彈吉他,一起唱歌,一起表演話劇,一起喝酒,一起去看電影,在英語角用英文隨意聊天,在我眼裏,大學就好像幸福自在的天堂一樣。
在大學裏,一個人可以參加很多社團,可以擁有很多朋友,擁有無限多的選擇,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那幾天,我看得眼花繚亂。這和我在初中高中單調壓抑的校園生活完全不一樣。甚至我還發現男生女生親密地走在一起,別人也不會用異樣的眼神看他們。我完全不能理解這是一個什麼環境,難道大學都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