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聽了,笑他,“阿碧姐就在前頭呢,我方才已經和她說了。”
玉竹聞言立刻收聲豎起耳朵聽著前頭的動靜,“。。沒事兒,我方才壓低了聲音,她聽不見。”說完,拉著楊正去了屋裏。
玉竹此時正在前頭翻看藥材,聽著兩人在外頭嘀嘀咕咕地說話,又聽見她家小弟說她嘮叨有些苦笑不得。
你才嘮叨呢,小小年紀就操心大人的事兒的操心鬼。
昨晚他分明就是想拉著她和李青雲一道出去,看他那提溜轉的眼珠子就知道他心裏肯定是在打什麼主意。
楊正回屋放下裝了衣物的包袱後,又被玉小弟拉著去了李青雲的房裏。
玉小弟進門就喊,“李大哥,快來快來,有好吃的。”
李青雲見他倆進來了,合上手中的書,應了聲:“有什麼好吃的?”抬頭看見楊正,“阿正回來了。”
“嗯,李大哥好。”
玉小弟見他倆招呼完,忙拖了兩個凳子,讓楊正坐旁邊,一臉期盼的看著楊正手裏的包袱。楊正默默將包袱放在桌子上,慢條斯理地打開,看得玉小弟更加著急。
一邊的李青雲見著兩人,心裏好笑。楊正這孩子明明與玉墨同歲,卻老成穩重的多,但總歸是個孩子,眼下還一副慢吞吞的動作,卻是故意在逗玉墨著急。玉竹說的楊正心裏的那種隔閡隨著時間也會消失。
“菱子糕,蟹黃糕,芡實糕,八珍糕,平湖糟蛋。唔,還有兩串糖葫蘆,,,,南湖菱角、藕粉、醬鴨!”玉小弟看著打開的包袱,一樣一樣的數著。
最後總結道:“這麼多吃的,阿正你太懂我了。”說完看向楊正,一副我可以動手了麼?
“嗬嗬,我從玉娘子,就是你大姐那聽來的。吃吧,李大哥你也嚐嚐吧,都是嘉興特色的小吃點心。”
玉小弟聽楊正說可以吃,連忙伸手撚了塊菱子糕。嗚嗚嗚嗚嗚,一口點心咽下去,然後咂咂舌,好像還沒有他三姐昨晚做的那個芙蓉糕味道好。
玉小弟一邊吃著,一邊聽楊正和李青雲在一旁地說著話。他吃了一會,聽見楊正提到廟會,突然想起來,“我們清水村也有燈會啊,尤其是在十六的時候,可熱鬧了。”
清水村的習俗,八月十五、十六兩日都有燈會。八月十五,白日村子裏舉行龍舟賽,晚上家家戶戶拜月,未婚男子、女子趁著夜色去偷菜。
八月十六,晚上去南湖放河燈。十六的月亮更圓更亮。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在湖邊點燃一隻河燈,放入湖中,河燈載著心願在湖麵上漂著,漂得越遠心願越有可能實現。這放河燈的習俗據說是很多很多年前人們駕船下湖,許多船隻行駛到湖中央,卻被突然掀起的巨浪卷入湖中,再也沒有上來。後來有人說是在南湖中采菱的時候驚擾了河神,河神發怒了。於是便有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祭祀河神,以安撫河神的怒氣,祈求平安。久而久之,這木板小船就演變成了各種樣式的河燈,寄載了各種的心願,在八月十五、十六這兩日放出。
清水村就在南湖邊上,村子裏人口多,比周圍幾個村子加起來的人還多,是這一帶比較大的村落了。清水村每年中秋都會有燈會,周圍村子的男女老少也都會趕過來看燈會,少男少女們約著題花燈、猜燈謎、放河燈,熱鬧極了。
當然對玉小弟來說,燈會上有兩個最最吸引他,除了放河燈,然後便是各種各樣的小吃。昨日他白日裏和小祿兒去看了龍舟賽,晚上卻竟然忘了還有燈會。
哎呀,今晚無論如何也要說服李大哥和他三姐一起去燈會上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