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欲哭無淚。
……
“爹啊,你挑這麼多泥巴幹啥?”
“教你揉泥巴。”老爹的回答簡練異常。
“揉泥巴?小孩都會啊!”
“哼,小孩都會!來,把這堆稀泥揉到三分幹,隻準用手,不準加泥巴!”
“啊!?爹,啥是三分幹?”看著那一堆由兩桶泥巴和成的稀泥,趙吉隻覺得下巴掉了一地。
“揉!”一聲大吼,擲地有聲。
……
“咦!爹,你這是要刻章還是做雕塑,這麼多刻刀?哪買的,咋從沒見過。”
“來,在這塊木板上把咱家老祖先的畫像刻在上邊,入木半分,記住,隻要半分,多一點少一點就加揉十斤泥巴,全幹的!”
“我刻,刻,半分,絕對不多不少!”
……
“爹,我們背這麼多沙子回來做啥?”
“炒!”
“啥?炒?咱家要炒花生米麼?沒見哪裏有花生啊?”
“沒有花生隻有沙。”
“啥?炒?炒沙?你要我練鐵砂掌麼?”
“炒還是不炒?”趙昌明雙目似銅鈴。
“炒,我炒,就炒它!”
……
從返家第二日起,趙昌明完全變成一副嚴父的模樣,而趙吉的生活也自此完全改變。如果說記憶中的父親以前是因為兒子憨愚,想教都沒可能的話,如今這位可是變得像見到獵物的狼一樣,眼見得兒子那幾日在李家表現突出,大有繼承老趙家傳統手藝的前途,老爹立馬換成一副嚴父表情,對兒子是不苟言笑,一板一眼,完全奉行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政策。
回到家裏這幾日,那真是起五更歇三鼓,聞雞起舞抱勺而眠,把廚師行當裏無論紅案白案的基本功練了個遍。當然了,鑒於趙家貧窮的現狀,這些基本功都是找的隨處可見的物事來練習,諸如揉泥巴代替和麵、木板刻畫代替菜上雕花這樣的,總之除了那個托磚吊磚的“重度”體力活以外,這些練習都被趙吉看成是紙上談兵的玩意兒。就這方法,老趙在麵對小趙的數次質問的時候還振振有詞地說:你爹我當年就是這麼被你爺爺練出來的,好好練,過段時間給人操辦席麵有得是機會實踐,我看好你!
老爹居然把自己嘴裏這句來自二十一世紀的話學去了。
老趙的紙上談兵還有升級版。正式練習的第二天起,老趙就拿著一本封皮黝黑的書給小趙定下一個規矩:本月內,每天背下五個菜譜。頒布此項規定時老趙還一臉慈愛地看著兒子說:“本想叫你每天背十個的,看你練得辛苦,就減為五個吧!好好背,背到一百個,這本趙家秘傳菜譜就傳給你,你放心,這上麵的字大部分你都認識,爹這些年不是白教你的,就算遇到幾個不認識的,猜一猜也就會了。”聽得小趙暗自腹誹:不就是怕自己的憨兒子記不住看不懂麼,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的,我可是大學生,而且是最重記憶力的中文係的學生,背您幾個菜譜還招架不住了?
那日起,每到“專業”練習時,老趙就會專等小趙練到滿頭大汗的時候出現在旁邊傳授菜譜。
“雞肉洗淨切丁,快速炒至變色後舀出……”老趙傳授。
“雞肉洗淨切丁,快速炒至變色後舀出……”小趙複述,這不挺好背的麼,還能難倒中文係百大才子之外的我?
……
“取新鮮草魚一尾,宰殺清洗幹淨,酸菜衝洗切成小段……”老趙傳授。
“取新鮮草魚一尾,爹,用鯉魚可以麼?”小趙很不專心。
“左手加一塊磚!”老爹無視小趙的問題。
……
“取高湯一勺,高湯需由大骨熬製,如無大骨,雞肉熬製亦可……”
“爹,咋又可以用雞肉了?”
“再加半桶泥兩桶水,一刻鍾內揉幹!”
……
原本以為不過是鹽少許、花椒少許的毫無難度的菜譜,著實叫小趙吃苦不小,就那麼幾樣調料的事情卻是千變萬化,且與王清榮時代的菜式又有很多的變化,偏偏老趙又專門撿最疲累的時候來傳授,真是前有狼後有虎,一不小心就是萬劫不複啊!
十幾天下來把廚師基本功練了個遍都沒見到一點香油真火的小趙得出一個自認為很真的真理:紙上談兵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