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最忙的要算景廷賓夫婦了。他們已經幾天幾夜沒合眼了。他們家成了起義總部,來找廷賓議事、彙報、請示、聯絡者熙來攘往,絡繹不絕。妻子尚梅並不比丈夫輕鬆,通訊、接待、通報、燒水、做飯、後勤都得管。常常是這撥客人剛推開飯碗,那撥客人又端起飯碗;張三剛從炕上爬起來,李四又躺上去……這天上午,軍師文清領著一位身材不高,皮膚黝黑,精神矍鑠,50來歲的漢子走進來。文清一見廷賓笑眯眯地說:“大哥,你看誰來了?”雖然二人隻見過一麵,廷賓一眼就認出來:“哎呀,祝盛兄,歡迎歡迎!”趙三多詼諧地說:“蒸不熟煮不爛的——趙三多!”他的一雙眼睛特明亮靈活。廷賓抓住三多的雙臂激動地說:“祝盛兄你可來了,想啊,想啊!”三多同樣激動:“賢弟大名如雷貫耳,愚兄早該拜訪了。”
廷賓分別介紹在場的部將,對尚梅說:“你去關照一下,任何人不經準許不得入內,我要跟祝盛哥共商大計。”說罷,將三多、文清引入內室。
提起趙三多、魯西、冀南一帶沒有不知道的。在義和團運動中,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家住威縣沙柳寨村,大號叫趙絡珠,字祝盛,三多是他的小名。但知道他名號者不多,久而久之三多成了大名。
他從小家境貧寒,14歲時,其父賣掉二畝薄地,把他送到臨清縣城一家銀樓學藝。掌櫃的對他抬手打張口罵,幹重活吃不飽。三多從小有骨氣有誌氣,他與師傅走街串巷,廣泛接觸貧苦階層,深諳他們的苦難,對腐朽的清廷和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一次,他送貨偶過碧霞宮。這裏古木參天,宮殿巍峨,朝聖者終年不斷。這裏有一位叫馮克善的武林高僧正在教授梅花拳。三多著了迷,忘記自己的事。雖然挨了掌櫃拳腳,但未能使他“安份”起來。從此,他每晚必到。久而久之,馮師傅喜歡上這個執拗的孩子,遂收他為徒,三年後練得一身絕技。
每年正月十五,馮克善都要舉辦一次大比武,冠縣、丘縣、臨清等縣武林高手紛紛登台獻藝。每到這天,城內外人山人海,爭相觀看比賽。剛滿18歲的三多竟力挫群雄,一舉奪魁,頓時,趙三多成了傳奇人物,梅花拳第五代傳人。
趙三多是位行俠仗義,疾惡如仇的人。他毅然聯合“十八冠”,組成義和拳,成了孫允榮之下的2號人物。在袁世凱圍剿義和團中,十八冠相繼犧牲、逃匿或叛降,他因武藝高強屢次逃脫。他慘淡經營,幾經沉浮,經於發展到3、4千人的隊伍……坐定後,劉文清作了開場白:“小弟奉大哥之命拜會三位將軍。鄭治安將軍與部將意見相左,還需進一步協商方定行止;郝振東將軍幾次沒找到。隻有趙兄侃快,我把大哥的意思一說就主動來了。今天二公開誠布公地談談吧。”廷賓誠心實意地說:“祝盛兄能屈尊就駕令人感動。我是直人,喜歡直來直去,老兄有話請講。”三多侃侃而談:“痛快!我三多起事5年,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經過,得出一個結論:要成大事,必搞聯合。所以,我沒有任何先決條件,一切聽命景公!”廷賓笑道:“難怪我們一見如故,脾氣一模一樣。不過,你比我年長,經驗多,我一切聽你的。”三多說:“不不,我聽你的。”文清說:“二公別爭了,誰聽誰的不重要,要緊的是先議議大事吧。”兩人都說對,三多請廷賓先說。
廷賓喝口茶潤潤嗓子說:“起義軍不妨叫‘龍團大軍’,設龍團大元帥1人,總軍師1人,下設金木水火土多路大軍,分以紅黃藍白黑為旗幟,以八卦、金雞、五爪虎為幟誌。各路軍首領稱大將軍,下設千長、百長、十長。今後不再偷偷摸摸,打出官逼民反,掃清滅洋的大旗,呼清兵為賊,清官為狗,讓老百姓一看便知,這支隊伍是專跟官家和洋人為敵,專為百姓撐腰的……”
三多一拍大腿說:“好,轟轟烈烈地幹吧!景公當大元帥,文清當總軍師,我誓死保著你們!”廷賓推辭道:“不不,這些都是本人坐在屋裏想出來的,我獨占其利不利聯合大計,等大家湊齊後選舉,選上誰誰幹。”三多說:“也好,景公慮事甚周,而且心胸坦蕩,三多佩服之至。我盡快回去通報大家,早日率部來歸。”文清高興地說:“二公攜手可謂珠聯璧合,我對前途充滿信心。我盡快聯絡鄭、郝二部,早日玉成聯合大計。不過血案發生月餘,不見官府動作,這恐怕不是好兆頭,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哪!”三多說:“文清說得對,我正要說這事。據暗探報告,魏祖德革職後賊心不死,第二天就跑到保定府申冤告狀。‘老妖婆’批示袁世凱‘克日剿辦,捉拿首要’。袁世凱已命他的心腹大將段祺瑞率兵來剿。來者不善,景公務要做好準備呀!”
光緒二十八(1902)年農曆2月下旬,也就是段祺瑞領命後第3天,率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到直隸南部,把大本營安在順德府,部隊分駐巨鹿、南宮、任縣、新河等縣。倪嗣衝率武衛右軍先鋒隊,也從濟南出發趕赴魯直交界處,分駐冠縣、曲周一帶,形成對起義軍南北夾擊之勢。
恐怖氣氛像瘟疫傳到村村寨寨,家家戶戶。人們感到一場喋血大戰就要發生了。段祺瑞一到,洋鬼子、二毛子、清狗子一個個乍起毛來。他們在所轄縣區村派糧派款,作威作福,恢複了往日的殘酷統治。他們以支援大軍,打擊匪逆為名乘機大撈一把。那些受過義軍氣,挨過義軍整,或從義軍羈絆下逃脫者,紛紛跑到清軍營地哭訴義軍“罪行”,報告義軍行蹤,要求清軍盡快剿滅匪逆,為他們報仇雪恨……段祺瑞一到,立刻召開軍地聯席會議。參加者有徐樹錚、倪嗣衝、鮑貴卿、張騰蛟等,以及知名神甫、順德府尹、各縣縣令幾十人。魏祖德列席了會議。會上,知情人分別彙報了“匪情”,分析了局勢。
“匪勢”非常嚴重。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聯莊會,廣宗縣有3萬多聯莊會員,巨鹿縣有4萬多,威縣有2萬多,順德、內丘、新河、平鄉等縣也有零星組織,大有當年義和拳的發展趨勢。二是義和團餘孽,山東柳林1萬多人,威縣趙三多3、4千人,巨鹿郝振東3、4千人,老慈和尚千8百人。三是饑民、遊勇、馬賊,光有組織者就有5、6千人。此外,諸如追隨者,同情者更不計其數……聽完介紹,段祺瑞倒吸一口冷氣,心想,乖乖,厲害呀,我這點軍隊不過是杯水車薪,弄不好要栽跟頭的。他一揮手:“行了,軍事上的事不勞諸位操心,諸位隻有一件事:做好後勤供應,我要啥你們給啥,否則,別怪我不客氣。地方官員退席吧。”老朽們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離開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