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說:“皆因大人運籌有方,方有今日。”袁世凱說: “兵心之所以穩定,皆因落實了官兵待遇。應募後給家屬一張蓋有關防的執據,每到半年家屬可到糧餉局支取餉銀,兵丁家屬各安其心,免去官兵犯嫖賭之弊,實乃兩全之策……”段祺瑞補充說:“是啊,過去是好人不當兵,現在適得其反:年齡不合不收,體弱有殘不收,吸鴉片者不收,不安份或有弊案者不收。如此一來,軍隊素質提高,人們對兵的看法也隨之改變。”

袁世凱興致勃勃地說:“嗯,好啊,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大膽革除積弊,定能建立一支新式軍隊。我擬年底之前,在我省編練常備軍一鎮(師),明年餉銀充裕再練一鎮。總計19120人。以後再練三四鎮,到那時誰敢小瞧袁某?”段祺瑞恭維道:“大人雄才大略亙古少有,卑職願永遠追隨大人,創造輝煌偉業!”

袁世凱更加飄飄然,高興地說:“唉,有你們這些精兵強將相佐,何愁不成就大業?還有一件好消息我要告訴你……”

為了加快練兵步伐,進一步壯大個人勢力,在袁世凱的提議下,朝廷已批準直隸省設軍政司,軍政司總辦由袁世凱兼任,下轄三個處:一曰兵備處,下轄考勤、執法、糧餉、醫務等股,由軍機處記名留直補用道劉永慶任總辦;二曰參謀處,下轄謀略,調配,測繪等股,由段祺瑞任總辦;其他兼任職依如其舊;三曰教練處,下轄學務,學兵等股,由分省補用道知府馮國璋任總辦。這樣一來,段祺瑞的官職層層加碼,權力越來越大在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裏,袁世凱及其北洋黨羽的勢力達到鼎盛時期。他在牢牢控製軍權的同時,其觸角不斷向政界、財界、商界、郵傳、鐵路、巡警等部門延伸,逐步形成強大的,聲名顯赫的北洋軍閥體係。其最寵信,最得力的三個幹將,所謂的“北洋三傑”,他們是愎自用,桀傲不馴的北洋之“虎”段祺瑞;安常處順,通達內斂的北洋之“龍”王士珍;狡獪圓通,首鼠兩端的北洋之“狗”馮國璋……袁世凱是一個老謀深算的高手,野心勃勃的權奸。他在1902年到1903年間,編練了兩鎮3萬多北洋常備軍,按規定一省編練兵額已滿,但他仍不死心。趁清政府改革兵製之機,又建議朝廷設立京畿練兵處,推薦慶親王奕劻為總理練兵大臣,自己當副手。又拉上滿人鐵良做幫辦。他知道奕劻昏聵無能,又是袁世凱用銀兩喂肥的一條笨狗;而鐵良雖然聰明能幹,但他曾是袁世凱的門生和部下,對他構不成威脅。拉上他們倆好讓朝廷放心。他命親信徐世昌做總提調,劉永慶、段祺瑞、王士珍分任軍政、軍令、軍學司正使,馮國璋、陸建章、陳嘉穀為副使——都是袁世凱的心腹、爪牙。這樣,中央的練兵大權便牢牢控製在袁世凱之手……按照《辛醜條例》規定,天津市區20公裏內不許駐紮中國軍隊。不許駐軍隊,可沒說不許有警察,詭計多端的袁世凱想出一條改頭換麵的巧計:他從軍隊中抽調3000精壯,編為“巡警營北段”,派他的幹兒子段芝貴統率開進天津。洋兵在北塘、塘沽、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撤走後,袁世凱立刻填補軍事真空:將巡警營擴編為若幹大隊,分隊,進駐上述各地。這種“化軍為警”的把戲瞞不過洋人,但因他一向受洋人寵幸,所以,他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控製權,日俄兩國在中國的東北發動一場戰爭。清政府無力保衛自己領土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競括不知恥地宣布“中立”。孰料,這給野心家袁世凱以可乘之機,他以“邊防吃緊,兵不敷分配”為由,建議朝廷在全國練兵36鎮,強調直隸地位特殊,一口氣又練了四鎮新軍,總計六鎮,達7萬多人。除第一鎮係京畿常備軍由朝廷掌控外,其餘五鎮均牢牢掌握在袁世凱之手,即使第一鎮中也頗多他的親信和眼線。正在這時,北京發生革命黨人刺傷大臣事件,皇室上下一片驚恐。袁世凱靈機一動,又有可乘之機,遂向朝廷建議成立巡警部,推薦徐世昌,趙秉鈞擔任尚書和侍郎。從而又向清王朝的心髒打了一根楔子。不僅如此,袁世凱還以籌餉為由,不斷擴充經濟實力。他除身兼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鐵路局督辦外,還主辦開灤煤礦、鹽務、印花、銀元、銅元等局。其爪牙遍地開花,心腹達於朝廷各領域;還不斷向東三省、魯豫蘇擴張實力。

作為袁世凱親信和悍將的段祺瑞,貼肉著腹,死心塌地效忠於他的主子,為他的開拓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十八 彰德秋操為檢閱新式練兵成果,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9月,軍機大臣奕劻主持召開了一次朗潤園會議,部署彰德秋操事宜。袁世凱和少壯派鐵良擔任校閱大臣。段祺瑞參加了這次重要會議。

段祺瑞一回保定,立刻召開參加秋操的官員會議,具體布置活動事宜。他陰沉著臉嚴肅地說:“諸位,此次秋操關係重大,不僅有中央及省觀察大員,而且有外國軍事專家,中外記者參加。我有言在先,你們隻許搞好,不許搞壞,隻許獲勝,不許失敗,不能給我和宮保大人丟臉,給北洋抹黑。張懷芝、張紹曾、曹錕,你們不是我的同學,就是我的部下,你們可不要吊爾郎當,都給我賣把力氣,絕不能輸給南蠻子。”

老段說話一向尖刻,沒有回旋餘地。不管別人官位多大,資格多老,他從來直呼其名;不管什麼場合,什麼地點,想斥兒誰斥兒誰,想說啥說啥,為此得罪不少人,背後叫他“段老歪”,“段老怪”,起了許多外號。

張懷芝是皖係幹將,段祺瑞的追隨者,老段說完趕忙站起:“報告老總,俺張懷芝絕不會給你丟臉!”曹錕追隨馮國璋是直係,但這小子出身天津混混,典型的“衛嘴子”眼珠活,不願得罪老段,趕忙表態說:“放心吧老總,咱北洋派有您掌舵,哪能輸給蠻子?”隻有張紹曾呶著嘴不說話。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資格不比老段差,軍銜隻比他少一顆星,一向看不慣他的飛揚跋扈……段祺瑞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陸錦,你介紹一下裝備情況吧。”陸錦是段祺瑞的協都統,少將軍銜。他介紹說:“北軍擁有陸路炮54尊,過山炮36尊,步槍9280支,馬槍1116支,接濟車415輛,彈藥車54輛,馬1500匹。人數17000多,比南軍少1614人,裝備卻勝他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