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七 血染的頂戴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天空亮麗得像景泰藍,雲彩晶瑩得似卵白釉。平展展的冀南大平原,呈現出濃鬱的綠色,隻有偶爾出現的留麥地,才給這一望無際的綠色世界增添一點點明黃。太陽明亮溫暖,村莊、樹木、道路、河流都在這明麗的陽光下熠熠生輝……1902年8月中旬的一天,段祺瑞勝利班師。他坐在北去的列車上,風馳電掣地向保定府進發。雖然平叛比預訂時間晚了5個月,但平叛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大小頭目殺的殺抓的抓,刁民壓製得服服貼貼,百姓整肅得人人自危,再不敢越雷池半步。一路上段祺瑞怡然自得,淨等著加官晉爵。

按通例袁世凱應該到車站迎接,車站上應該有隆重的歡迎儀式,當天晚上袁世凱還會有盛大的接風宴。可是,一下車令他大失所望,歡迎儀式沒有,袁世凱更沒有來。甚至連一句慰勉話也沒有捎來。他的親朋故舊大多裝聾作啞,連個照麵也沒有。隻有他的結拜兄弟王士珍,馮國璋及少數部將,來到段府小坐片刻,言不由衷地寒暄幾句便匆匆離去。為此段祺瑞患得患失忐忑不安,不知哪根神經出了毛病。唉,官場是最不講人情的,人的友情是用利益的紅線聯結的,沒有真正友誼,隻有虛偽的周旋……嫌我耗時久了?這是因為匪情比估計的嚴重得多。7月5日,景廷賓等一幹人犯正法後,威縣趙洛構的又糾集幾千人,穿孝服、打孝幡帶頭複叛,氣焰十分囂張。我是奉了你袁世凱之命再度平叛,殺了幾百人才把匪勢壓下去。耽誤了一點時間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呀。

嫌我耗費太大了?這次平叛人財物的消耗是多了點,總花費在兩千萬兩白銀之上。但這關乎強國固基的大舉動,不花點銀兩,不死點人行嗎?這應該是冷淡我的理由嗎?如果聽信叛匪為所欲為失去江山,你恐怕想哭還來不及呢!

嫌我殺人多了?這次平叛光三召村、件隻村就殺害叛民二三千人,加上戰爭雙方死亡的人數,是多了點兒。可是,你不用鐵腕壓得下去嗎?你不殺人他們能服服貼貼嗎?你們身不動,膀不搖,讓老子出生入死,還嫌好要歹,風涼話誰不會說?

段祺瑞胡思亂想,夜不能寐,一肚子委屈和牢騷。他把一肚子委屈說給徐樹錚聽。小徐反問:“大人的作為對朝廷如何?”段祺瑞說:“這還用問,我段祺瑞給它保住了江山!”小徐問:“大人的作為對洋人如何?”段說:“當然有好處,我鞏固了他們的在華利益。”小徐又問:“大人的作為對袁大人如何?”段說:“這還用說,我加固了他的寶座!”小徐笑道:“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大人加官晉爵之日為時不遠了……”段祺瑞半信半疑,且驚且喜,定定地看著這個20出頭的小人精問:“何以見得?”徐樹錚自信地說:“我們班師前後,不斷傳來不少人上奏朝廷,告發您和袁大人濫殺無辜,造成‘冤濫之象’,應該‘自請議處’……但是朝廷會因為多殺了幾個刁民而自毀基石嗎?恐怕天底下再不會有這樣愚蠢的當權者了。袁大人定會為這事上下周旋的……”

這裏正在議論,忽然有下人報告:“報告大人,總督大人的大方車來接大人了!”

段祺瑞一聽喜形於色,高高興興登上當朝一品乘坐的特大型方車,前呼後擁向督署衙門駛去。

沒等段祺瑞下車,付增湘就狗尾巴顛兒地跑過來,放下腳蹬,掀開幃簾,恭恭敬敬地把段祺瑞扶下方車,拱手道:“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大人榮升了,還不小呢,可別忘了小弟喲。”段祺瑞冷冷一笑:“你真會尋開心。”

果然,袁世凱一見段祺瑞滿麵春風地說:“芝泉老弟,一向可好?”段祺瑞說:“有勞大人惦記,一切都好。”袁說:“坐坐,半年多來老弟鞍馬勞頓,辛苦了。”段說:“大人運籌帷幄,日夜操勞,大人辛苦啊。”袁世凱像訴苦又像表功地說:“常言道,賢者遭謗,能者遭嫉。你回來原本應立刻召見,無奈遇到一些麻煩,那些饒舌者背後開我們的冷槍,向朝廷彈劾我們。唉,自古如此,不幹事者偏偏長了一張愛嘮叨的臭嘴,總是對幹事的人說三道四。你看這個……”

說著,袁世凱把一大摞告發他們的奏章遞給他。段隨意瀏覽,故作驚訝狀。其實他心裏早有了底。但袁世凱喜歡看部下誠惶誠恐的樣子。袁世凱笑道:“哈哈,不必在意,事情總算過去了。前不久來勢凶凶,又派欽差,有派監察,大有鯨吞一切之勢。本人針對這些妄議寫了一份奏章,我說對匪逆的懲治,完全是為了以遏亂萌,保護大清江山和洋教,其利害關乎大局,則毀譽不當止及一身,區區之心但知利國,不知其它也……”上頭在奏章上批道:“該督辦事實心,勿庸勒部核議。哈哈,雨過天晴,萬事大吉!”袁世凱的笑來得突然,收得迅速,不知者常嚇一跳,很符合他喜怒無常的性格。段祺瑞恭維道:“大人一言九鼎,朝廷不敢輕覷”。袁世凱說:“老弟,我得祝賀你,你看這個……”

說著,袁世凱把一份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7月2日直隸總督署為段祺瑞等請功的奏章推給他,他接過一看上寫:

……留直補用道段祺瑞,此次派令統帶武衛右軍,前往廣宗剿辦逆匪,該道夤夜深入,直搗巢穴……卒能將件隻村一舉蕩乎,餘匪亦悉瓦解,謀定而動,識略堪嘉。……值威縣匪類蜂起,聲稱為景廷賓逆複仇,勢頗凶悍。段祺瑞 ……移軍往剿,連日三捷……仰懇天恩,將從二品留直補用道段祺瑞,嚐加正二品,嚐加頂戴花翎,並加封勇號……均交軍機處記名簡放……嚐頂戴花翎和加封勇號巴特魯,均為少有的殊榮。前者,隻有獲得恩寵的王公大臣才能得到;後者隻有作戰勇敢,立過大功者方能獲得。段祺瑞對這些榮譽早已垂誕已久,苦於沒有晉身之機。今天,多年夢想終於實現,用幾千義士的鮮血,染紅他的頂戴。李鴻章位極人臣不過正一品;袁世凱權傾當朝不過從一品,因“功勳昭著”才由皇太後嚐一品頂戴。由此可見清王朝對段祺瑞托付之重,他已經躋身王公貴胄之例,離封疆大吏隻有一步之遙,成了當今炙手可熱的人物,成了袁世凱“北洋三傑”之首……袁世凱告訴他,近期要在省會召開萬人平叛祝捷大公,省直各界人士都要參加,全省州縣也要派代表到會,他要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功績,還要讓段祺瑞作大會主要發言人。……段祺瑞激動地說:“大人的知遇之恩莫齒不忘,卑職會加倍報答大人的恩情。”袁世凱心裏高興,但謙遜地說:“不說這個,這是我應該做的。我還想跟你談談兵備工作:從今年正月起,由你倡辦的北洋常備軍已初見端倪,我已將順直救災款一百萬兩弄到手,命王英楷、王士珍分赴正定、大名、廣平、順德、趙州、深州、冀州等地,會同地方精選壯丁6千,命二王分領訓練。按條例要求,兵必合格,人必土著,應召後由地方備案分存,以便隨時稽考。有逃跑者責成地方官協同稽查。自成軍來兵員穩定,少有逃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