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格立刻幫腔:“對!名單未交國會之前,你竟征求各省軍人意見。你這是用軍人壓國會,這是目無國會的表現!你要知道你是怎樣從一個小兵爬上高位的,都是靠芝老栽培,你不服從芝老,就是背叛,你懂嗎?”
靳雲鵬雖然獐頭鼠目,鄙俗猥瑣;但他有過人之外:即唾麵自幹的本領。對他們的數落他無動於衷,竟能穩穩地坐在那裏不動聲色。他知道他們對內務、財政二席誌在必得。因為內務總長有權包辦國會選舉,財政總長可以每月給安福國會秘密籌措14萬元特殊經費。周自齊如果上台,肯定斷了他們的財路;田文烈雖係皖係,但不是安福係中人,他如上台,今後安福係便不能隨意操縱國會選舉。靳雲鵬與徐世昌正是看中此點才吸收他們入閣的。靳雲鵬不緊不慢地說:“嗯,這就怪了。這隻是征求意見名單,誰讓你們付假表決的?在政府沒提出正式名單以前,國會無權幹涉,這是起碼的常識,難道你們連這個都不懂嗎?”
嘿,靳雲鵬今天吃豹子膽了,怎麼強硬起來?三個家夥你瞅我,我看你,一時竟無言以對。靳雲鵬為什麼強硬,因為他聽到一個消息:段祺瑞懾於張作霖、曹錕,吳佩孚等人聯合起來,為靳雲鵬撐腰打氣的壓力,使段祺瑞的威風使不出來,曾透出“你們商量辦”的口風。所以,靳心裏有了底。曾毓雋何其聰明,他們來時就說好有扮紅臉,有扮白臉的。他怕把事情弄僵,笑嘻嘻地說:“翼青兄,別急嘛,這不是跟你商量嗎?你放心,不是全麵否定你的名單,隻作個別調整。我們的意見讓李思浩當財長,他是老財政了,有豐富的經驗,讓吳炳湘當內務總長,讓田文烈調農商總長,誌潭嘛,可以委任新職,如何?”
靳雲鵬一聽火昌三丈。這所謂“個別調整”,實際上是大動筋骨。這樣一來,幾乎大部關鍵席位都由安福係控製,今後我隻能成為“掛牌”總理,隻有聽命於他們。他說:“不行,這個名單一個人也不能動。如果有一人被否訣,我就辭職不幹!”
“啪,”李盛鐸一拍桌子,厲言道:“你真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你不幹算了,甭拿辭職嚇唬人!”
劉恩格紅頭脹臉地說:“不要跟他囉嗦,我們走,不信治不了他!”
曾毓雋陰險地笑道:“哈哈,坐下,都坐下。別忘了,咱們是一家人,都是芝老的門生。為了共同事業,咱們必須同舟共濟。翼青兄,我提個建議好嗎?為了加強合作,我們請你加入安福係。這樣咱們形成了一個拳頭,對付我們共同的敵人。你意如何?”靳雲鵬不軟不硬地說:“謝謝你的好意,‘軍人不入黨’這是芝老的教導,我不能違背。”
曾毓雋勃然大怒:“好啊,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啊。”“敬酒罰酒我都不吃。”“好,走著瞧吧。——走!”說罷,三條漢子拂袖而去。
雖然,安福係使盡全身解數,挖空心思迫使靳雲鵬就範,但始終未能如願。雙方處於對峙狀態。
11月下旬,徐樹錚從庫倫回到北京,使局勢為之一變。
這天,前門車部站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舉行隆重地歡迎儀式。站台內外大字標和橫幅上寫著:“熱烈歡迎大英雄徐樹錚勝利歸來”,“熱烈慶祝外蒙取消獨立”。整齊的儀仗隊,軍樂隊神氣活現,歡迎隊伍整齊排列,國務總理、內閣成員(錢能訓內閣尚未改組)、參眾兩院正副議長、各部門官員幾乎悉數到車站迎接。場麵之熱烈,規格之高,達到無以複加的程度……靳雲鵬和徐樹錚各懷鬼胎互致問候。相比之下,王揖唐、李盛鐸、劉恩格、曾毓雋等,感情要熱烈真摯得多,他們旁若無人,有說有笑,十分熱鬧。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場你死我活地格鬥又要開始了。
坐在汽車裏,王揖唐和李盛鐸把組閣風波告訴徐樹錚。李盛鐸咬牙切齒地說:“這小子太瘋狂了,早盼著你回來狠狠製製他!”徐樹錚奸笑道:“製他,易如反掌。”
汽車在故宮太和殿門前停下來。徐樹錚一下車,這時,徐世昌和段祺瑞麵含微笑,降價而迎,徐世昌拉著他的手笑道:“哈哈,歡迎你大英雄!不,應該說感謝你,你以大智大勇迫使蒙古活沸取消獨立。你的曆史功績應該大書特書!”“不敢不敢。”
小徐一副旁若無人,趾高氣揚的神態,很快把臉轉向段祺瑞。段祺瑞緊緊握住他的手顫抖著,一手撫按著他的肩,動情地說:“又錚,幹得好啊。我真高興,真高興!”“全蒙老師教導有方。”
太和殿裏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授勳儀式。
……外蒙古問題的確是一件非常複雜,棘手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深深困擾著北洋政府。
沙皇俄國對外蒙古早有領土野心。早在十八世紀下葉,就經常派暗探搜集外蒙情報,拉攏王公貴族,挑撥蒙漢,蒙滿,滿漢關係,扶植親俄勢力,妄圖將外蒙古置於其魔爪之下。
二十世紀初,中國人民反清鬥爭風起雲湧,清政府處於風雨飄搖自顧不暇之中,給沙俄侵吞外蒙以可乘之機。他們加緊拉攏、賄賂、威脅、分化蒙古上層人物,誘迫他們脫離中國,投靠沙俄。他們悍然出兵庫倫(今烏蘭巴托),武裝親俄分子,威脅清廷放棄在蒙實行“新政”,承認沙俄在蒙特權。1911年11月,蒙古反動王公乘內地混亂之機趕走清駐庫倫官吏、軍隊,宣布“獨立”。
徐世昌施行“調虎離山”計,把小徐引出北京,為的是少給他添麻煩。任命他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他仿照四省經略使成例,為西北籌邊使鑄成銀質獅紐大印一具。籌邊使署設在北京,庫倫、塞北、洛陽各設分署。徐樹錚常穿梭於使署分署之間。
徐樹錚為壯大皖係實力,也為了煊耀武力,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決心解決蒙古問題。10月中旬,他率嫡係部隊一個獨立旅,浩浩蕩蕩向庫倫進發。所到之處。彩旗招展,鑼鼓喧天,大有當年左宗堂出兵伊犁之勢。經過幾天急行軍,終於趕到庫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嚴密控製了軍事要地。他一見蒙古總督陳毅就大發雷霆,罵他“窩囊”,“飯桶”,不該“捧著銀碗討飯吃”,因為庫倫有6000名裝備精良的中國駐軍。
次日,他突然宣布陳毅革職,限6小時內離開庫倫回京。隨後,他把兩支部隊的中、高級軍官召集到自己帳下,慷慨激昂,曉以大義,從曆史說到未來,從國外說到國內,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加上他博古通今,引經據典,把軍官們說得群情激昂,摩拳擦掌,紛紛表示唯徐司令馬首是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徐樹錚見時機成熟,便趁熱打鐵,發布三道命令:一是迅速包圍蒙古大軍,隻要他們膽敢妄動,就開槍鎮壓;二是迅速包圍博克多格根王宮和幾位重臣的王府,解除蒙古衛隊武裝,三是派能言善辯之士去“請”偽總理巴特瑪多爾吉來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