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堯比吳佩孚更怕。他早有吳佩孚要戰長沙的傳聞,連日來,挖掩體,修工事,固城池,四門禁閉,緊絕行人,調來幾萬軍隊,幾十門大炮沿江布陣,但兩個人誰也不願主動出擊。

然而,這隻是一場虛驚。直軍通過長沙時,船隊正常行駛,並未停靠。為打探直軍虛實,張敬堯曾派出一員高級參議和十來名士紳,駕起小舟,載著慰問品“慰問”直軍。高參喊:“我受張督軍派遣,特請吳大帥進城赴宴。請把船停一停,讓我們上船報告!”

直軍值日官說:“對不起,大帥有令,長沙不作停留,請代為道謝張督軍盛情!”

“能否讓我們上船,麵見吳大帥,聽聽他老人家示下。”“不必了,大帥正在休息,不便打攏。”“請把我們的慰問品留下,以示敬意。”“多謝了,大帥有話,不收他人禮物!”

結果,直軍船隊擦肩而過,張敬堯的特使鼓浪而歸。當他把直軍不作停留的消息回報張敬堯時,張長出一口氣,一顆久懸之心終於落到實處。兩年多來,張敬堯一直視吳為眼中釘,肉中刺,視為推行暴政的最大障礙,今天,“瘟神”離去,他可以高枕無憂,為所欲為了。

張敬堯一身輕鬆,段祺瑞卻如喪考妣。他收到張敬堯吳軍通過長沙的電報後,險些背過氣去。“飯桶”、“白癡”又是一頓臭罵,命他不惜任何代價,把吳軍狙於洞庭湖濱。然而,他自己也覺得希望渺茫;因為王占元的北洋第2師,第18師,湖北第3旅,第21混成旅,已在長沙兩岸和襄樊一帶層層布防,懦弱無能的張敬堯決不敢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貿然開火的……以後的消息更令段祺瑞震驚!

不久,吳軍安然抵達武漢,受到以王占元為首的軍政大員和各界人士數萬人的歡迎。中外記者紛紛采訪這位中國“希望之星”。吳佩孚侃侃而談,對回師北方發布三項主旨聲明:一,打破日本人在北京的勢力;二,解散安福係;三,使中國政府擺脫軍人操縱。這一切無不針對皖係,針對段祺瑞。

自從湘軍占領祁陽,耒陽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北方大舉進攻。湘南的公路上,田野裏,到處擠滿由騾馬、人力施引的炮車和輜重;擠滿衣衫襤褸,拿著七拚八湊武器的湘軍和打著赤腳,光著脊背,拿著鎬把鋤頭的農民。他們大步流星,趟泥踏水,臉上的肌肉繃得緊緊的,雙目灼灼冒著複仇的怒火。他們父兄被張敬堯的獸軍虐殺,他們的房屋被獸軍燒毀,他們的姐妹妻女被獸軍奸殺。他們隻有一個願望:複仇,複仇!多殺幾個獸軍,以解心頭之恨。

作惡多端的第7師官兵,早被大洋,金銀首飾和衣物塞滿腰包,早被湘軍和複仇的農民嚇破膽,沒等接火就狼嚎鬼叫逃之夭夭。在茫茫不識的路上,在人跡罕至的樹叢、洞穴或窩點,被憤怒的農民,遊擊隊抓獲,作了刀下之鬼……張敬堯一退,引起北軍多米諾骨牌效應。吳新田率第1師從衡陽逃走,李奎元率第11師從平江逃走,張宗昌的暫編第1師從湘東逃走,範國璋率第20師從湘潭逃走……而張敬堯的第7師則被湘軍,遊擊軍和自發的農民複仇隊,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前後隻有13天,張敬堯在湖南的10多萬正規軍或逃或散,或土崩魚爛……段祺瑞在湖南慘淡經營數載,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下場!他的鼻子再次氣歪了。

五七 調而不停段祺瑞寢食俱廢,痛苦萬端。他瘦了,老了,憔悴了。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滅頂之災。並沒有使他變得聰明、理智,從主客觀上尋找挫敗的原因,順應曆史潮流,而是仍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立場,沿著錯誤路線走下去。這不,他又在團河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緊急部署對策。

他站在地圖前,發表蠱惑人心的講演。他說:“我談兩點:一是當前局勢,一是應對之策。吳佩孚撤防成功,6月7日到達鄭州,趙倜和趙傑率領全體文武官員和數萬民眾到車站迎接,在車站廣場召開了萬人大會。吳佩孚和趙倜發表蠱惑人心的講話。到現在為止,二趙已正式站在直係一邊,公開向我們宣戰了。與此同時,吳佩孚也完成了在河南的軍事部署,完全控製了從鄭州到保定一線的軍事要地。吳佩孚是條惡虎,他是要吃人的……”

群情激憤,眾說紛紜。

“諸位不妨聽一聽他近期的言論,”段祺瑞揮揮手,止住大家的羅唕,接著說,“便知道他多麼狂妄了。5月31日,他在武漢發表三項針對皖係的聲明;6月7日,在鄭州說什麼‘若有人破壞大局,吳天職所在,決不肯袖手旁觀’,並建議‘召開國民大會,解決國是’;6月13日,他又通電全國,指責安福係‘毒痛四海,腥滿天下’,表示此次北歸,是‘掃除殃民禍國之安福係,及倡亂賣國之徐樹錚’;6月16日,他偕同閻相文、蕭耀南、王承斌前往保定,同來自奉、黑、吉、蘇、鄂、贛、豫的代表,出席曹三主持的軍事會議,共商反皖大計。會後,曹三借口形勢變化,電辭四省經略使,並派兵監視德州兵工廠…… 氣焰之囂張,可見一斑。”

會場沸騰了,再次大喊大叫。

段祺瑞提高聲調說:“張胡子的動向又如何呢?實踐證明:這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醜!他的一切承諾,一切行動都是靠不住的。半年前,他還信誓但但地向我保證:‘唯芝帥馬首是瞻。’曾幾何時,他完完全全站在曹三兒一邊。他已把4營奉軍開進廊坊,還借口北京防務空虛,欲將更多奉軍開進關內。早在4月份,陝西奉軍許蘭洲部,忽然移師華陰、潼關、觀音堂一帶,以策應吳軍北歸。我曾派陝西省長劉鎮華率領鎮嵩軍東上進襲,雙方一度發生衝突。許蘭洲,原本是幫我們打滇軍的,想不到現在調轉槍口打我們。真是人心難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