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攤開地圖可以看到,由奉天進關不外兩條路:一條是進山海關,一條是出熱河。山海關一路既近又平坦,有現成的京奉鐵路可通,交通十分方便快捷。出熱河分南路和北路。南路由北鎮出朝陽,經淩峰進喜峰口,這一路較遠,交通運輸均不方便,但戰略地位很重要,因為,對方通過進軍朝陽,可直接威脅錦州;北路是由通遼、開魯,經赤峰南下多倫,再進喜峰口以西各口。這是最遠的一路,交通運輸都很困難,不過可以利用騎兵,不是沒有可為……奉軍的戰略是:集結主力於山海關,九門口一線。進攻先從熱河方麵開始,預定待熱河方麵與山海關,九門口一線齊平後,一線主力再發起進攻,三路齊頭並進,一舉入關。

6個軍的具體部署是:第1、3軍14個團5萬人,擔任山海關、九門口一線;第2軍7個團3萬餘人,擔任熱河南路;第4軍6個團擺在錦州作總預備隊;第5、6軍6個團(以騎兵為主)擔任熱河北路。

1924年9月15日,熱河一線戰鬥已經打響。奉軍相繼占領開魯、朝陽,向淩源進攻,18日,榆關一線開始交火……直軍部署是這樣的:

……15日曹錕收到張作霖出兵電報後一片惶恐。立即急召吳佩孚來京主持軍事。17日吳到京、受到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隆重歡迎。

當晚,曹錕大排盛宴,全體閣員,直係大將,北京政要悉數出席作陪。曹錕滿臉摯誠緊握吳的手說:“老弟,我老了,辛苦你攝行陸海空大元帥之職,一切便宜行事。”

次日晚10時,吳佩孚身著長袍馬褂,趿拉著鞋出席在公府四照堂舉行的點將會,組成“討逆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吳佩孚鬆鬆垮垮,隨隨便便宣布了大軍組成:

王承斌任副總司令兼籌備司令,張方嚴任參謀長,彭壽莘為第一軍總司令,4萬餘人;王懷慶為第二軍總司令,2。5萬餘人,馮玉祥為第3軍總司令,2。5萬多人;張福來為援軍總司令,杜錫珪為海軍總司令,熊炳琦為山東後方籌備總司令,李濟臣為河南籌備總司令,鄭士琦為直魯海疆防禦總司令,曹銳為軍需總監理。

此外,組成10路援軍:曹瑛、胡景翼、張席珍、楊清臣、靳雲鄂、閻治堂、李治雲、潘鴻鈞、潭慶林分任1至10路援軍總司令。

吳佩孚的軍事陣容十分宏大,他把幾乎所有直係軍政要員羅致在內,連內閣成員也分別聘為“高級顧問”等要職。

會後,吳佩孚接見了新聞記者,大言不慚地聲稱:我出兵20萬,兩個月內平定奉天。張作霖下台後,他兒子張學良可以派送出洋學習,所有外國人在東三省特權,我都予以尊重。南方問題也不難解決。陳炯明就要打進廣州了……這次戰爭,雙方投入總兵力達55萬人之多,是北洋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段宏業、姚震等人,奉段祺瑞之命,對馮玉祥、胡景翼、孫嶽等人作了長期策反工作。段祺瑞又通過賈德耀、李長泰分別給馮玉祥捎去親筆信,要他“看清前途,當機立斷”。因為馮玉祥等並非軍嫡係,軍餉長期拖欠,軍械得不到補充,現在已經10月深秋,官兵們還穿著單衣在西北荒原上行軍作戰,其困苦可想而知。所以,官兵們對曹、吳恨之入骨,怨氣衝天,早有尋求出路之意。經過段祺瑞、張作霖的策反工作,他們態度由曖昧到明朗。倒戈已成定局。

張作霖通過馬炳南,秘密接濟馮玉祥軍費100萬元;段祺瑞又通過姚震、密送軍費160萬元,解決了馮軍燃眉之急。

現在,馮玉祥、王承斌、胡景翼、孫嶽擬定了兩種倒吳計劃:一是吳佩孚打勝了,他們就把軍隊集中在諭關,不讓吳佩孚進關,壓迫曹錕任命吳佩孚為東三省巡閱使,這是倒吳不倒曹的計劃;二是吳佩孚打敗了,他們就回師北京發動政變,這是曹吳並倒的計劃……段祺瑞夜以繼日地忙碌,廢寢忘食地關注著戰事。奉軍的一點小勝,會使他喜不自禁;奉軍的一點失利,會使他惴惴不安。他的每條神經,每個細胞都與戰事聯係在一起。因為,這是決定他命運的最後一搏。

10月22日,賈焜亭風塵仆仆回到天津,帶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賈焜亭是段祺瑞一月前派往馮玉祥部,進一步洽商倒戈事宜的,因怕事不機密,段祺瑞不斷派出新麵孔。一進門,他就情不自禁地喊:“督辦,成功了,我們成功了!”他一麵擦汗,一麵介紹。

……上月下旬,他奉命去馮營,把段祺瑞的一封親筆信交給馮玉祥。馮看後十分高興。他說,段芝老想得很周到,若楊士琦和閻錫山能及時切斷津浦,京漢兩條大動脈,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他說,自從吳佩孚得勢後,氣焰囂張,目空一切,對不順其意者打擊壓製。他的嫡係部隊餉械兩全;對西路軍,不僅不發糧餉,反令就地征籌。西路軍所過皆不毛之地,到哪裏去籌?棉衣一旅隻發1200套,有將近一半的人穿不上棉衣;經曹錕批準的18門陸炮和3000一支步槍,還要花10萬元賄賂才能領到。很明顯,吳佩孚是想以參戰之名把馮玉祥趕出北京,將其消耗在荒涼貧瘠的長城塞外……這種窩心日子實在受夠了,隻有造反才是出路!

馮玉祥對倒戈做了精心策劃。他與胡景翼、孫嶽結成生死同盟,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為做到裏應外合,他派孫嶽以“京畿空虛”為名,說服曹錕把他駐保定的混成旅調到北京拱衛京師。曹錕不知是計、欣然同意。他借口山路難走和糧餉難籌,一再拖延行軍日期和速度。在順義到牛攔山的平原地帶,他命部隊晝進夜退,以拖延時間……當西路軍達到灤平時,馮玉祥得知直軍九門口失陷。馮立即命參謀長劉驥火速回京,會同胡景翼和孫嶽做好發動政變的最後部署。時過不久,馮接到吳的參謀長張方嚴從前線拍發的急電:“此間形勢危急,不有意外勝利,恐難挽回頹勢”,催他迅速進軍,以資牽製。馮玉祥怕不保險,又打電報與北京聯係證實。

10月19日,馮玉祥召集張之江、鹿鍾麟、李鳴鍾、鄧寶珊等將領開緊急會議,賈焜亭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正式宣布班師回京,發動政變。22日午夜12時,先頭部隊到達北京,迅速占領電報局、電信局、車站等要害部門,進而控製了全城。次日,總統府衛隊被迫繳械投降,曹錕被拘於中南海延慶樓……西路軍紀律嚴明,每人佩戴“不攏民,真愛民,誓死救國”的臂章,對百姓秋毫無犯。北京市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以示慶賀……聽了賈焜亭的彙報,段祺瑞十分激動。反直大業終於成功,4年蟄居生活終於結束,東山再起的希望終成現實,怎不讓人由衷的高興?他動情地說:“好啊,人心大快,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