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馮玉祥,已讀過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對中山先生不止一次表示敬仰擁戴之情。加上,他知道段張關係比他密切,時而感到孤單,願與中山先生互相呼應,互相支持,對抗奉張。因此,他內心傾向於中山先生。不過,對擁段也無反感,更希望孫段合作。
張作霖卻完全不同。張作霖來津前夕,楊宇霆、薑登選曾向他提起如何應付馮、段的問題。張作霖說:“你們放心,我會耍手腕的,而且相當高明。”張作霖對三民主義,三大政策之類格格不入,對實力不強,偏居一隅的中山先生並無推重。而段祺瑞畢竟是北洋正統,“北洋三傑”之首,北洋軍中交口一尊的人物.把他拉出來過渡一下,對實現他獨霸一統的野心是大裨益的.所以,他是鐵定要擁段拒孫的.不過,張作霖擁段是擁護他本人,對徐樹錚,梁鴻誌、曾毓雋之流是深惡痛絕的。但張無法令段祺瑞與這些人分開,段也不可能離開這些人。所以,張擁段是有條件的,他們還有矛盾的一麵."嘻嘻,"張作霖笑道,"這事是小禿蚤子明擺著.不管從資曆威望講,這國家元首都該是芝老的.我看總統、總理你一人幹算了,省得雞多不下蛋。就叫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吧。老馮你說呢?”
“我擁護段芝老,”馮玉祥鄭重地說,“也擁護孫先生。當初你是同意‘孫主政,段主軍’的,現在不能把孫先生排斥在外。”
張作霖一副流氓腔說:“那是你說的,我並沒說。”
馮玉祥說:“我已向孫先生發出邀請,孫先生也發表了《北上宣言》,我們不能食言。”
張作霖脖子一耿說:“你邀請那是你個人的事,你跟誰說了?”
“算了算了。”段祺瑞息事寧人地說,“讓我們聽聽煥章對政府建設的構想吧“。
馮玉祥胸有成竹地說:“我建議實行委員製,委員由孫中山,段芝老,雨帥,盧永祥和本人組成,下設外交、內閣、軍事等部,孫中山和段芝老出任正副委員長。國家政治不是一二人所能集中,也不是一二黨派所能把持的,必須集國之賢傑,集思廣益……”
段祺瑞說:“你的意見固然高明,但現在南北分裂,國家一片混亂,恐怕這種構想隻能紙上談兵啊。”
張作霖壓根兒就瞧不起馮玉祥,對他誇誇其談早已厭惡,沒等馮玉祥說完就尖銳的質問:“既然國家大事不是一二人所能集中,又何必非要等孫文不可呢?!”
段祺瑞雖極力反對馮的意見,但他不急不火,溫和寬容,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他相信即使孫文來了也沒什麼可怕,憑本人的威望和經驗,加上奉,皖等係支持,也不難對付他。充其量不過又一個黎元洪、徐世昌而已。想著,他寬厚地笑道:“哈哈,這事先討論到這兒,等孫先生來了再說。咱們先研究第二個問題。”
第二件事是軍事問題。張作霖不假思索地說:“這還用說,打!我從津浦路南下,老馮從京漢路南下,我解決蘇皖浙,老馮解決豫鄂湘,不給吳小鬼喘息之機。”
馮玉祥馬上響應:“同意。一股作氣,消滅直係殘餘!”
他們之所以主張揮師南下,都想乘機擴大地盤,擴充實力,以便將來獨霸天下。段祺瑞不以為然。他慢條斯理的反駁道:“不可不可。二位可曾記得《三國演義》32回?袁紹在倉亭戰敗,心情抑鬱,不久身亡。臨死前立幼子袁尚為嗣。曹操親帥大軍討伐袁氏兄弟,四兄弟合力抵抗,曹久攻不下。謀士郭嘉獻計道:袁氏廢長立幼,必引起兄弟反目。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先去討伐劉表,待袁氏兄弟內鬥後而擊之,一舉可定也!曹操從其言,果然不久四兄弟互相殘殺,曹操乘機圖之,一舉成功。這既是孫子兵法第9計:‘隔岸觀火’也。現在道理使然,如急圖之,長江各省必合力死拚,那就不好辦了。”
其實,張馮二人都知道這是段祺瑞的詭辯術。他是想保留長江流域這股勢力為己所用,以便以此為依托,達到與張,馮抗衡的目的。但段祺瑞說得頭頭是道,張馮不好插嘴,隻好默認。
在討論管轄範圍問題時,三人吵得不可開交。馮玉祥咬住“奉軍不入關”不放,張作霖則死不承認。馮玉祥列舉事實:張宗昌以山東人為號召,爭編吳軍(吳軍多係山東人),斬獲甚多;戰後,原直軍第23師師長王承斌去天津收編本部,不料,李景林捷足先登,解除了王承斌武裝,將23師據為己有等等。張作霖則攻擊國民軍進攻保定,覬覦河南地盤兒。二人吵吵嚷嚷,幾至動武......又是段祺瑞好說歹勸,從中斡旋,方見收斂.經過艱苦談判,終於達成五項協議:1、擁戴段祺瑞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2、奉軍在津浦路進至德州為止;3、國民軍沿京漢路向河南發展;4、對吳佩孚準其和平下野,不下通輯令;5、召開全國會議,討論組織政府和善後問題.11月15日,以張作霖,盧永祥,胡景翼,孫嶽署名的擁戴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的通電發表了.通電一出,各省將領、軍民長官乘機發表意見,通電擁護。北方兩大派係自不必說,就連長江流域的直係各省也紛紛擁段自保。西南各省軍閥也不反對段祺瑞重新執政。好像一夜之間,段祺瑞成了力挽狂瀾的英雄,解民倒懸的救星。四年前賣國媚外,窮兵黷武,橫征暴斂,禍國害民的事實化為烏有。真讓人不得其解......對段祺瑞阻擋對南用兵,張作霖非常不滿。會後,召集部將研究對策。大家一致認為:一定要想方設法打破這條戒律,把東南數省據為己有,這是向東南進軍的大好時機,錯過機會會抱撼終生......張作霖的野心被大大鼓蕩起來,他有的是陰謀詭計,於是一條妙計了然於胸.會後,他來到段段宅拜訪老段。一見麵,直截了當地說:“芝老,將領們對停止對南用兵意見很大,接連給我施加壓力,認為這樣做不公平!,嘉帥(盧永祥)為我們發動戰爭,為我們丟了地盤兒,現在戰爭勝利了,嘉帥什麼也未得到,我們於心不忍哪.再說,皖係出了這麼大力,連最後一點地盤也丟了,我們怎能心安理得?"盧永祥被齊燮元的四省聯軍打敗後,與何豐林宣布下野,乘船繞道日本,來到奉天.雖然,張作霖待若上賓,但無兵無勇,難免有寄人籬下之苦.戰爭結束後,盧永祥為丟失地盤十分不快,接連找段祺瑞訴怨.段祺瑞本想把直隸省給他,但被李景林奪得,盧永祥一無所獲.他正為此事心裏不平。今天聽張作霖一說,段祺瑞覺得他句句在理,處以公心.高興地問:"老弟有何萬全之策?""本人決不為自己爭地盤久,”張作霖拍著胸脯說,“但一定要為子嘉大哥出這口氣,為芝帥爭一席之地!本人願派一部奉軍受子嘉帥指揮,南下討伐齊燮元、孫傳芳。事成之後我保舉子嘉帥為江蘇督理,自堂為安徽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