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聽得出。這是赤裸裸的威脅。其潛台詞是:你是我們捧上台的,你不聽話就請你挪挪窩兒。
在人屋簷下,怎敢不低頭?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假如拗著他們,不僅善後會議開不成,連他這個執政怕也難以為繼了。段祺瑞滿麵堆誠地問:“二公所言甚是。請問二公有何高見?” 楊宇霆口氣強硬地說:“這很容易。第一,把部分議案取消,如整理軍事大綱案、消納裁兵案、安插軍隊案、限定兵額案等;第二,將其他軍議案合並討論,不必深入細致,隻求粗線條就行了。”
段祺瑞為難地說:“這……會議目的要大打折扣了。”張景惠一聲冷笑道,“嘻嘻,執政,難道你對會議還抱希望嗎?”段祺瑞大惑不解地問:“什麼意思?”張景惠以譏諷的口吻說:“黎元洪,徐世昌,都曾致力減軍廢督,你段執政讓他們做成過嗎?”“這……”段祺瑞啞口無言。
“當今社會是一個‘武力至上’社會”楊宇霆放肆地繞室徘徊。旁若無人地說,“任何有悖這一現實的空洞口號,都是無稽之談。”
段祺瑞的精神防線垮了,徹底敗下陣來。他進一步懂得,沒有強大實力作後盾,是任何事也幹不成的,隻有俯首貼耳任人擺布。他說:“好吧,就按宇霆說的兩條辦吧。此外,我將任命張宗昌為魯督,薑登選為皖督,宇霆為蘇督,闞朝聞為熱河督統。希望你們與執政府通力合作,開好善後會議。”
就這樣,軍事議案囫圇通過。在討論財政議案時,因涉及各省軍閥利益,紛紛退席抵製。正巧,段祺瑞因多年舉借外債,借了多少,用途如何是筆糊塗帳。他也不想深究,結果,財政議案也不了了之……這天,段祺瑞正為會議的多災多難而發愁,梁鴻誌和許世英一前一後來到辦公室,梁說:“報告執政,中山先生秘書處來人報告,說孫先生病危。”
“病……危……”半天,段祺瑞才回過神來,沒頭沒腦說了一句。
由於政務繁忙,諸事違遂,近來,段祺瑞常常精力不濟,精神不能集中。對這個消息,他說不清是喜是憂?因為,孫中山一旦死去,南方局勢將發生變化,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難測……吟沉片刻,他說:“世英你代我去探視,問問他們有什麼意見和要求,回來再具體研究。”
一小時後,許世英回到執政府。向段祺瑞彙報孫中山的病況。
3月12日上午9時10分,許世英到達中山先生病榻前。這時,先生已進入彌留狀態。許世英湊近先生耳畔,輕輕呼喚,已沒有任何反應。到9時30分,一代偉人停止呼吸,溘然長逝。室內頓時迸發出一片哭聲。自從前年夏天起,許世英幾下廣東,數次受到中山先生接見。他學識淵博,頭腦睿智,態度和藹可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雖然他的觀點立場,不能為許世英所接受,但對先生的博大精深,高風亮節,令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今天,麵對一代巨星殞落,不禁潛然淚下。幾分鍾後,許世英被李烈鈞、孫科請到別室。許世英說:“對先生仙逝,我代表段執政和我本人表示沉痛哀悼!執政讓我問問,對先生後事如何打算,執政府將全力配合”
先生長子孫科激憤地說:“家父的死,段祺瑞是要負責任的!你們一再邀請家父北上,可不等家父到京,他就搶班奪權;家父提出的主張他無一兌現,跟你們的幾次保證大相經庭,以致家父心滯氣鬱,抑鬱成疾……”說著,泣不成聲。
許世英謙誠地鞠躬致意道:“對不起大公子,對此我很難過。但我無能為力。”
李烈鈞說:“誓生(孫科字),過去的事不必提了,曆史會作出公正評說的。還是說說後事吧。”
許世英說:“協和(李烈鈞字)兄所言甚是,在下洗耳恭聽。”
李烈鈞把遺囑抄件遞給許世英:“這是先生遺囑,不久公開發表。至於後事安排有以下幾點:一,成立以本人為主持的中山先生治喪處;二,3月15日先生遺體大殮;三,擬在中央公園社稷壇停靈並舉行公祭;四,舉行國葬,全國下半旗3日,包括外國公使館;五,段執政參加公祭儀式並發表祭詞,祭詞由我們撰寫。”
許世英原原本本向段祺瑞作了彙報,並把中山先生遺囑遞給段祺瑞。遺囑寫道:
餘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誌務須依照餘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中華民國14年2月24日,孫文。3月11日補簽。
段祺瑞粗略地看了一遍,就憤憤地擲在地上,他說:“胡鬧!你革命40年,也沒見你革出什麼成色來,讓你的建國方略,三民主義見鬼去吧!說說他們的要求。”
許世英簡要地複述一遍。段祺瑞說:“讓內務部通知他們,其他條件都好商量,隻有在中央公園設祭壇一事我不能同意,請改在天壇公園進行。”
許世英慎言道:“這……怕不妥吧。卑職以為人既已死,何必在旁枝末節上計較,還是答應他們要求為好。”
梁鴻誌盛氣淩人地說:“許世英,你真糊塗!現在,全國各地正在鬧什麼國民會議運動,中央公園離執政府這麼近,執政府安全由誰負責?”
是的,段祺瑞正是擔心這個問題。由於段祺瑞以善後會議對抗中山先生的國民會議,在國共兩黨的號召下,全國人民正掀起一個轟轟烈烈的促成國民會議運動。早在去年年底,上海首先成立國民會議促進會。繼上海之後,廣州、北京、天津、南京、濟南、保定、石家莊、青島等城市相繼成立國民會議促進會,紛紛舉行大會,發通電,遊行示威,要求召開國民大會。旅居美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華僑,也紛紛來電來函,力促國民會議成功。
3月1日,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200多人,代表全國20多個省區,20多個地方國民會議促成會。這是一次與段祺瑞反動軍閥、政客、官僚相對抗的人民會議,是以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打倒軍閥為主旨,在近代史上是空前的。近幾月來,段祺瑞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中山先生正在這時逝世,他不能不害怕民眾對他采取“過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