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今天段祺瑞乞靈於這樣的內閣,無異於畫餅充饑。當他把兩封電報讓大家傳閱後,四個人表現了不同的反應:吳光新說:“奉軍要來讓他來好了,既然人家國民軍都管不了,咱們幹嘛多此一舉?”
楊庶堪說:“奉軍野心勃勃,到處擴張,不幹政是假,專權霸政是真,應下令斥責!”
龔心湛說:“唉,恐怕隻有奉軍斥責執政府的份兒,沒有執政府斥責奉軍的份兒了。”
林建章說:“行了,還是請執政便宜行事吧。”
會議無果而散,段祺瑞愁腸百結。
張作霖不給段祺瑞喘息之機,他步步勁逼,誌在必得。從5月21日起,不管老段答不答應,把大批奉軍源源不斷開進關來。同時,奉軍在京奉、京津、津浦路上扣留車輛,檢查稽留旅客。北京的大部國民軍向宣化、張家口、平地泉撤退。搞得朝野上下,京津內外,人心惶惶,一夕三驚。
張作霖透出“進京展覲”的口風,30日由奉天來到天津。段祺瑞慌了手腳,趕忙派吳光新和梁鴻誌赴津迎迓,想把張作霖請到北京,當麵疏通。張作霖對吳、梁二人不屑一顧,隻讓下人捎話:“因檢閱軍隊,政務繁忙,暫緩入京”。把他們打發回來。這更使段執政忐忑不安,不知怎樣去討好這位“太上皇”。
張作霖在曹家花園舉行軍事會議。中心議題是怎樣奪取中央政權,怎樣向長江流域擴充實力,怎樣把盧永祥、鄭士琦擠走,把蘇、皖地盤兒摳到手,怎樣組建以梁士詒為首的新內閣,怎樣壓迫段政府調盧永祥為陸軍總長,保薦鄭謙為蘇督,薑登選為皖督,韓麟春為蘇魯皖“剿匪”總司令……總之,這位曾以“晚輩”自謙的“老朋友”,扯去一切偽裝,赤裸裸露出猙獰麵孔,向手無寸鐵的元首開刀了!
段祺瑞仍對張作霖抱有幻想。他函電交馳,屢派專使到天津,低聲下氣地邀請“太上皇”進京一敘。張作霖是個精靈鬼,知道一些話當麵不好談,不如留在天津漫天要價更合算。所以,他百般推托不朝。曆史真會捉弄人,當年段祺瑞曾以同樣方式脅迫黎元洪、徐世昌、曾幾何時,他由“太上皇”變成傀儡,使段祺瑞有“請君入甕”的滋味。
馮玉祥真的甘心退避三舍嗎?不、他之所以一再“退讓”,不過是緩兵之計。當他一再向吳佩孚示好遭到拒絕後,於是把著眼點放在了一個嶄露頭角的人物——孫傳芳身上,他們出於同樣的擔心,結果一拍即合,達成秘密協議:共同對付咄咄逼人的奉張!
張作霖得到這一消息後,十分震驚。不得不放慢“逼宮”步伐,以集中全力對付國民軍和孫傳芳。於是,搖搖欲墜的執政府方得以苟延殘喘。
這裏的矛盾剛剛緩和,另一個矛盾又突顯起來。
這天,段祺瑞正在批閱公文,梁鴻誌拿著一份報紙慌慌張張走進來,風聲鶴唳地說:“執政,不好了,‘金法郎真相’在《京報》上發表了,還有邵飄萍的述評!”
段祺瑞一聽大驚失色,趕忙推開文件,立馬追風地說:“快拿來!”
文章寫得太尖銳,太犀利了,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整整一個頭版,刊登了同一內客。有翁敬棠披露的事實真相,有主筆邵飄萍的述評,有編輯部的按語。文章說,檢查之初,外、財當局自知真相敗露,無可掩蓋,乃轉而泄忿於檢舉人,橫加誣蔑,散布謠言,謂如何受人運動等等;政府則施用種種手段,陰圖打消;而高檢廳則上下其手,輕描淡寫,竟下令不於處分。他歎謂道,吾國財政敗壞久矣,而司法機關威信失墜無餘,不尤令人扼腕歎息,。他披露,在金法郎案中中國僅向法、意、比三國賠款損失總計高達2億多元!而執政府隻得到關餘,監餘款2360萬元(這本是中國的,早該歸還),這筆款用於支付正在大打內戰的奉係,一次就撥給張作霖500多萬元,張還不滿意,後又給他200萬元。其餘則用來支付國民軍軍費和維持政府開支……2億多元現大洋意味著什麼?按當時市價,一元錢可買50斤的一袋白麵,2億多元可想而知了。這理所當然要引起國人憤怒和譴責。自金法郎案公布之日起,各省民眾團體,民主黨派,知名人士以及工人、農民、商人、學生,沒有停止過鬥爭。他們發表演講,遊行集會、發表文章、猛烈抨擊執政府的賣國罪行。
說起邵飄萍和他主辦的《京報》、不管是段祺瑞、張作霖、還是吳佩孚,無不對他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們對他威脅利誘,軟硬兼施,無所不用其極。但始終堵不住他的嘴,封不住他的筆……段祺瑞越看越氣,越看越怕,三把兩把把報紙扯碎,身子往靠背上一仰,生起悶氣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問一直站在一旁的梁鴻誌:“按照法律他們應判何罪?”
梁鴻誌說:“調查報告說,李、沈二人觸犯刑律第108條,章總長觸犯刑律第33條第1款,判20年有期徒到無期徒刑。”
段說:“你快去檢查廳和北京高檢,設法通融。”“事關重大,怕不好辦,法律無情啊!”“不好辦也辦,一定把事辦好!去它媽的,讓法律見鬼去吧!”
七一 五卅風雲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在上海發生,從而引發一場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以工人階級為主體,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這一偉大運動同6年前的“五四”運動一樣,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反動氣焰,鼓舞了中國人的鬥誌,給反動軍閥敲響喪鍾……當時的國內外局勢是這樣的:1924年10月,孫中山平定了廣州商團叛亂,使廣東國民革命得以鞏固發展。為肅清廣東境內的反動軍閥,把革命推向全國,國共兩黨合作,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統一了廣東。在北方、以張作霖、馮玉祥、孫傳芳、吳佩孚為首的軍閥,正進行著你死我活的大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