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寫完扔掉毛筆,又回到床上蒙頭大睡。一夜未作一夢,一直睡到大天亮。醒來後立感輕鬆舒暢。他拿起“神道碑”又認真推敲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之後,他把妻妾子孫叫到跟前,宣布一項重要決定,擲地有聲地說:“今天,希望你們牢記我的每一句話:我一生中隻有一個朋友,一個兄弟,這就是徐樹錚。現在他死了,我也死了一半兒。我要你們在祖宗神位前,擺上他的神位,每逢他生辰祭日都要燒香祭奠,不得懈怠!”

家人們對他的決定有不同反應:年輕人覺得多擺一個少擺一個牌位無所謂,不就是一個牌位嗎?侍妾們覺得多此一舉,什麼徐樹錚,同樣是傲慢無禮,跟老頭子一個樣;頂數大兒子宏業牢騷最多:他對小徐的死甚感快意:“早該死了,不是他老頭子還混不到這步田地呢!”不是堂弟宏鋼在背後捅他,他不定扔出什麼“混帳話”……最後,老頭子補充說:“從今天起,子孫輩都要為又錚守靈,勿使靈堂冷落!佩蘅監督執行。”

不管對錯,他的話具有權威性,都要一體執行,不得違拗。這是許多年形成的老規矩,隻有段宏業陽奉陰違,敢於背後分庭抗禮。噢,敢於陽奉陰違的好像還多了一個大江,自從劉蘭葉被驅逐出家門後,他對爺爺的感情不那麼神聖了……這一切分撥料定之後,他感到一身輕鬆,心安理得,仿佛一覺醒來大徹大悟了。他在《正道居集》的幾篇文章中,都提道“六道輪回”,“因果報應”,認為人之生死、貧富、榮辱都是由前生而定,個人意誌是難以左右的。小徐的死,種種陰錯陽差,先兆巧合,都是命中注定的。他進一步感到金錢權力,榮華富貴皆身外之物,一個人奔波勞碌,苦拔苦拽,最後一蹬腿完蛋,還是對酒當歌,自得其樂,方為上策。於是,他撥通許世英的電話。

不一會兒,許世英來了。一見麵就問:“芝兄有何吩咐?”“我要辭職。”“有必要嗎?還是看看動靜再說吧。”“不,我早該知難而退了。你看看周圍的一切……”

馮玉祥雖戰勝李景林,奪得直隸地盤,但盤踞在魯北的直魯軍不會善罷甘休;吳佩孚跟馮玉祥成見頗深,決心兵戎相見;閆錫山害怕國民軍指染領地,對他虎視眈眈;馮玉祥內部爭權奪利,矛盾重重。總之,馮玉祥的日子也不好過。

張作霖自從郭軍覆滅後,郭軍炮兵旅長魏益三,在榆關宣布與國民軍合作,改稱國民第4軍,張學良向魏益三發動攻勢,勢在必得,馮玉祥派鹿鍾麟援魏,大戰在榆關展開……魯豫局勢也很緊張。鄧寶珊被任命攻魯總司令,與直魯聯軍對峙於滄(州)、德(州)之間。魯軍張振武部,本為奉係,突然宣布與馮軍一致,改為國民第5軍。張宗昌、李景林和靳雲鶚在泰安舉行會議,結盟聯手,表示共同擁護吳佩孚……此外,吳佩孚與張作霖最終締結倒馮盟約:一、吳軍由京漢路北上;二、直魯軍由津浦路北上;三、西北由奉軍負責;四、奉、孫(傳芳)由吳佩孚疏解;五、奉係幫助吳軍200萬元;六、將來北京政局由吳佩孚負責。

最使段祺瑞惴惴不安的是:直奉不僅合作倒馮,而且也反段祺瑞。12月31日,吳佩孚發表“世電”,表示以“尊法為素誌”。雖未言明尊重民元約法還是曹錕憲法,但對段祺瑞都是致命一擊。因為臨時政府根本沒有約法。事隔幾日,孫傳芳突然致電段祺瑞,要求對臨時政府帳目進行“徹底清算,明白公布於世。”他的通電立刻得到廣泛響應,顯然有意拆執政府的台。1926年1月11日,張作霖發表宣言:東三省與段執政斷絕一切行政關係……段祺瑞在簡述國內形勢後說:“俊人你說,這樣的局麵,我還能幹下去嗎?”

許世英說:“也好。你不妨發一個辭職通電,試探一下各方反應。好在現在沒人能代替你,大家如一致挽留,便可抵消世電的影響,你的地位也就穩定了。”

段祺瑞說:“嗯,這辦法好,你代我擬一份通電,晚上讓大家議一議。”

當晚,許世英、龔心湛、賈德耀、李思浩、梁鴻誌先後來到段公館,研究段的去留問題。許世英把代擬的電稿念了一遍:本執政任期到本年度1月15日屆滿,而國民會議召開無期。本人不願繼續執行政務,因此,於16日起,一切政務交由國務院代行處理,本人不再視事……梁鴻誌首先發難:“不同意!上台時他們三番五次地請,下台也得有個正當理由。這是國家無首,不是呼來換去的狗!”賈德耀聲色俱厲地說:“你會說人話嗎?我看你才是狗!”梁鴻誌反唇相譏:“你是狗,你是馮玉祥的走狗!”“總比當日本人的走狗強!”“你他媽的是冷血動物,戰友死了你拒絕‘副署’,你是人嗎?”“我光等著給你副署。”“我日你媽!”“老子崩了你!”

說著,賈德耀拔出手槍,對準梁鴻誌。梁鴻誌不甘示弱,拍著胸脯說:“小子,往這兒打!”

段祺瑞大聲吼道:“夠了,還嫌亂得不夠?你們都不是狗,我才是人家的走狗呐……”說著,眼圈紅了,大家不再作聲。賈德耀越想越氣,起身退場。段祺瑞的後院早就烈火熊熊了……李恩浩說:“我同意鴻誌的意見,不能賣得太賤,要試探一下反應,堵住世電的嘴可以,但不提辭職一事。”

龔心堪說:“對,政局瞬息萬變,鹿死誰手尚難預料。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言退意,列位可能還不知道:馮玉祥已經宣布下野,還擬退出北京,保全實力。情況是這樣的,馮玉祥為緩和四麵受敵和內部分化的局麵,便采取以退為進的辦法:轉移目標,自己下台。任命張之江為西北邊防督辦,李鳴鍾繼任甘肅軍務督辦,宋哲元為熱河都統,鹿鍾麟為綏遠都統,鄭金聲為察哈爾都統。當馮玉祥把這一決定向大家公布時,部將紛紛跪地請求馮不要下台。同一天,聽說他擬了一道通電,把馮(玉祥)、孫(傳芳)、蕭(耀南)三人建立的‘新直係同盟’以及馮、郭(鬆齡)、李(景林)三人聯合討奉內幕全公布出來。他的意思是團結同道,甚至願與吳佩孚化敵為友,共同對付奉張。同時也為了分化奉係。所以,還是聽聽風聲看看動靜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