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珍得到尚方寶劍,十分強硬,以“總理忙,執政病”為由要代表們離開。代表們不走,宋玉珍便命士兵推推搡搡,拉拉扯扯,繼而發生口角和衝撞。於是愈爭愈甚,愈演愈烈,士兵們自恃人多勢眾,竟對代表大打出手,拳腳相加,當場有十幾個人被打傷……代表們義憤填膺,一瘸一拐回到校園,一刹間,群情激憤,摩拳擦掌,當即決定明天——即3月18日——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
這天上午10時,北京學生、工人、市民及各界人士幾千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反對八國通牒”國民大會,會上做出六項決議:一、電促全國人民一致反對“最後通牒”的八個提出國;二、電請全世界弱小民旅一致反對帝國主義;三、要求段政府駁斥八國最後通牒;四、驅逐八國公使出境;五、督促國民軍為反對帝國主義而戰;六、組織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會後,舉行了浩浩蕩蕩的示威大遊行。隊伍由長安街向執政府和國務院駐地——鐵獅子胡同進發。沿途高呼“反對八國通牒”,“打倒帝國主義”,“驅逐8八國公使”等口號。
午後1時許,遊行隊伍2000餘人來到國務院門前。其中有少數工人,廣東外交團、國民黨北京黨部人員,留日歸國學生,更多的是北京十幾所大中專學校學生。隊伍來到執政府門前空場後,自發地散開。這時,兩扇鑲滿銅釘的大門威嚴地關閉著,站在門前的衛隊約200餘人,他們身著灰軍裝,紅領章,領章上有“府衛”兩個銅字。他們背著槍悠閑地站著,並無驚慌不安的情諸。遊行群眾也十分平和,並無過激行動,隻有少數學生領袖向軍官交涉。記者們有的爬上石獅子,有的翹著腳,試圖拍下這曆史場麵。當代表麵見總理和執政的要求遭到拒絕後,憤怒的群眾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賣國政府”等口號。
事前,衛隊旅作了部署:執政的安全,由少校參謀王子江負責,段公館的防衛由上校參謀長楚溪春負責,衛隊旅長、宋玉珍少將坐鎮執政府,負責全麵指揮。當宋玉珍把遊行隊伍“圍攻”執政府,高呼“反動”口號,企圖“衝擊”政府重地,用電話向段祺瑞報告時,多年來對學生運動積澱在心的偏見與仇恨,多年來仕途維艱,政壇失意的種種不快與怨忿,以及“小扇子”徐樹錚的慘死,孫子大江的越禮亂分……樁樁煩惱一齊湧上段祺瑞的心頭,刹那間他頭腦發脹,神情狂躁,產生了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的念頭。他吼道:“混蛋,你手裏的家夥呢,是燒火棍嗎?”
據後來段祺瑞的表白,他並沒有下令開槍,隻是讓他們放幾聲空槍嚇跑他們,誰知他們動真格的。不管怎麼辯解,宋玉珍是聽了段祺瑞的指示,才向王之江傳達開槍命令的。王子江“嘟——”吹起警笛,高呼:“各就位——取槍——裝子彈——放!”
“啪啪啪……”排槍響了,罪惡的子彈不是射上天空,而是射向手無寸鐵,規規矩矩的人群。頓時,群眾驚慌失措,陣容大亂,有的捂著傷口倒下去,有的彎腰弓背盲目奔跑,有的就地臥倒,有的匍匐前進。鮮血流淌著,飛濺著,踐踏著。人們被突如其來的恐懼和意想不到的災難所鎮懾,偌大廣場,二千餘眾意沒有哭聲、叫聲和喊聲,隻有淒厲的笛聲和劈劈啪啪的槍聲。警笛每響一次,便是一排槍聲,警笛一聲接一聲,槍聲一排又一排,警笛淒厲而有序,反映出是按照節拍指揮的,也反映出劊子手殺害無辜時的從容心態。與此同時,士兵的槍口,是按照指揮刀所指的方向,向人群稠密地方射擊的……更有甚者,衛隊旅的野獸們,還揮舞著帶釘帶棱的大棒,專門襲擊已逃離現場的男女學生,被打得腦漿迸裂,血肉模糊,四肢斷裂。而他們則趁火打劫,或搶掠學生財物,或剝光死者衣裳,直至隻剩下一條內褲為止……慘案發生大約10分鍾後,警備司令部代司令李鳴鍾和楚溪春趕到殺人現場。當他們見到執政府門外陣屍遍地,鮮血橫流後,大吃一驚,李鳴鍾頓足說:“打死這麼多學生,叫我怎麼辦,怎麼辦哪?”
“我們一起去找執政請示。”楚溪春提醒李鳴鍾。
於是,李、楚二人登上汽車來到段公館。段祺瑞正像一條神魂顛倒的惡狗狂躁不安,顯然有人向他報告了慘案的大概。一見李鳴鍾,他吼道:“你還能不能維持北京治安?你如不能,我可以撤你,也可以槍斃你!”
李鳴鍾連連鞠躬謝罪說:“執政,不要生氣,不要生氣。卑職一定能維持好北京治安!”
段祺瑞對楚說:“楚溪春,你告訴衛隊旅官兵,我不但不懲罰他們,還要獎賞他們。這群土匪學生,罪有應得!”
當晚,國務院擴大會議在段公館內客廳進行。除國務總理、內閣成員外,尚有李鳴鍾、宋玉珍和王之江列席,按照段祺瑞對宋玉珍的秘密授意和宋玉珍與王之江的幕後策劃,王之江正在介紹事件“經過”。他無中生有的說:“示威者打著共產黨執行委員會的名義,組織幾百名敢死隊,他們潑灑火油,拋擲炸彈,手持帶刺木棒,毆打軍警衛隊,當場擊傷憲兵1人。企圖衝擊燒毀執政府。 衛隊官兵忍無可忍退無可退,出於正當防衛開了槍,經查點人數打死暴徒46人,傷200餘人,失蹤40餘人。當場奪獲暴徒手槍數支……”
段祺瑞煞有介事地問:“王之江,你說的可是實情?”王之江說:“句句實情,不敢妄言。”“你敢出庭你證?”“我敢。”
段祺瑞又轉向宋:“宋玉珍,他說的可是實情?”宋玉珍說:“句句實情。”“到時候你們一起出庭作證。”“是!”